【诗作原文】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六月,诗人陆游自成都东归途中,来到九江。八年之前(乾道六年[1170]),诗人入蜀之时曾路过九江,游历庐山,且宿于东林寺。
此次故地重游,中间已经过八年的人生历练,加之此次又是归返京师,故而心情亦有所不同。在诗人眼里,云梦大泽在自己的胸中已不足为碍,不仅如此,他还要召唤西塞山前明月,共听东林寺寺钟的洪亮、悠扬之声。
诗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尤其是寺中静谧环境之洗心涤虑,使诗人对游宦生活产生厌倦之情绪。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荣辱不牵挂于心的淡定心境。
此诗语意畅达,用语清新而生动,化用自如,别有新意,亦体现了宋人议论入诗的特点。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收有奇气。诗开篇(首联)虽是议论,但那“江湖”,那“千万峰”,还有那浩渺之“云梦”大泽,不就是诗人曾“看尽”之景吗!
诗之颔联的“月”景“钟”声,融入了诗人之欣悦之情;诗之颈联中的诗人与“老僧”忆“昔相逢”之喜悦里,亦融入了诗人厌于仕途的复杂情绪;诗之尾联以“野碓”“夜自春”之声收束,充溢着诗人之“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陆游《秋怀》)的热爱农村、热爱农人的美好情结。对于从小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爱国壮志的诗人来说,这不就是一种奇拔之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