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的个人来说,无论阶层如何变动,我们都需要拥有在当下的生活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最近追《人民的名义》,我觉得赵东来这人最好啦。可看评论时老是看到同情祁同伟的,说他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典型,尤其是他最后死了,还很多人说他变好啦,“胜天半子”啥的,我只觉得他是“自作孽不可活”。
我也是农村人,我觉得祁同伟的悲剧就在于他太贪心。其实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小地方也没什么,多熬几年就可以走了。实在不想熬可以辞职不干,凭他的文凭去找份别的工作多好。农村出身的孩子最好不要当官,一家人都等着他改善生活呢,去找那些能赚钱的工作多好。祁同伟这一生都没有明白幸福是什么,当然他老婆也不明白。两人虽然是勉强凑成的婚姻,但是如果能够好好履行婚姻的契约精神,清楚明白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也许一切都不一样。可是这家伙在求婚的那一刻估计就想着以后要将欺负他的人都踩在脚下。看历史书就得了个“胜天半子”的教条,可是就算官做到最大又如何。死后也不过多一场追悼会而已,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内在的需求。
现在社会不知道怎么了,整天嚷嚷要成功,对小孩子也是“如果我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我将欠他一个成年”这种说法,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那孩子活不到成年呢?
上历史课的时候听老师讲美国历史,发现一个有趣的点——美国总统死了对美国社会影响不大。他们会马上再换一个总统。就像明朝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失败被俘之后,他的大臣马上让他弟朱祁钰做皇帝,而他自己被他的臣民阻拦在大明江山以外。从这里我就知道,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不同的原因在于我们都有不同的生命体验。当生命结束以后,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在任何处境下都保持幸福的能力。
再回到阶层固化这个问题上来,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做专业性评价。我只知道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到来之前都会有穷人有富人,人的生活都会有悲有喜。不管你身处何方,以后想干什么,先看看自己有什么。别老是看别人吃燕窝就吃不下自己碗里的粉条,何必呢,平白毁了自己的心情还浪费了一碗粮食。想要吃好的就好好挣钱,挣不到之前也要尽可能享受每一份简单的饭菜。毕竟所谓的成功其实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所以大多数人失败是必然的,而成功是偶然的。
写阶层固化的人一开始也许是为了让人产生奋斗的动力,可是跟风的文章多了,看的人也多了,人人都变得焦虑暴躁不安。一种人说:“既然都这样了,努力还有屁用啊!”另一种人说:“我要抓住最后的机遇,与天斗,与地斗,以命相搏,我就不信不能成功!”不是消极懈怠,就是激进主义。
我们是活在当下的,你计划再好也赶不上时局的变化。既然如此,倒不如好好做好眼前的事情,尽最大努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过得好,何必担忧什么阶层固化。
不说了,我好好想想今天晚饭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