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天体自然现象导致全球断电,东京停电,停水,人们无法生存,主要是讲其中一个家庭从东京到有电(他们以为的)有水的地方——老家,途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艰辛的过程,从中展示了人们的很多东西。今天,我从大人的自我成长和孩子的教育这两方面来解读下哈。
先来看下开始一家人的互动模式:镜头开始是女主的爸爸从老家邮寄过来鱼,并告知女儿有空回来看看,女主的女儿看到鱼的反应是恶心,紧接着是不接外公的电话,再接着是想不让外公给送鱼了,女主要切鱼,让老公帮忙,而老公此刻在看电视。
他:不用啦。
女主:有点失望,明天再吃吧。接着老公让女主盛饭,女主虽然有怨言,但还是盛饭了,女儿把白菜放到爸爸的吃饭桌上,
爸爸:你怎么放这里?
妈妈拿白菜时发现虫子,吓坏了。
爸爸的反应仍在看电视,女儿反应玩手机,女儿对妈妈的反应态度为什么是这样呢?大家从中看出什么了吗?
对啦,她的反应和爸爸对妈妈的反应是一样的。
儿子回来了,他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没有和全家人打招呼,但是其他人也没和他打招呼。
要进屋时,爸爸:回来了也不出声呢?家里有饭还吃外面的垃圾食品?你是白痴吗?带着指责和评判甚至侮辱的语气,
儿子:无聊。
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网络,但同时也隔绝了我们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大家晚饭后各自干各自的,女儿玩手机,儿子看电脑,老公看电视,女主对老公说给孩子们说说控制下手机话费,但老公不耐烦,说要睡觉了,女主很无奈。
停电第一天:家里小躁动,闹钟不响,电冰箱不能用,洗衣机无法用,电灯没电,手机没电,早饭无法做,儿子打不开手电,爸爸:连这点小事都不会?电话不能打,电视不能看,电梯动不了。
爸爸:有没有在做安检啊,整栋楼停电,
女儿:死老头,小声点。
走出家门,爸爸:别迟到哦。女儿没反应。电车不能运行,交通指挥灯不亮,汽车不能发动,公司大门打不开,此刻尝到自行车真好。面对挫折,每人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跑着去上班,有的骑自行车去上学,有的在抱怨,有的要保险起见买蜡烛。
停电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大家在超市疯狂储备食品,而且只能收现金,公司里,由于停电,无法办公,爸爸:年轻人也太没用了。
下班回家上楼时,看见楼梯的灯光,我看到这一幕,挺温暖的,有灯光照亮家人回来的路。
爸爸看见一老太太气喘吁吁坐在楼梯上:你没事吧?看来爸爸也会关心人哪。(对外人)
在家里,在昏黄的灯光下也要借着烛光工作,女主关切说:这个时期就不要工作了。
爸爸:正是这个时期更需要。
我在想为什么不能对家人好好说话呢?
对外人可以关切问:没事吧?难道他对家人没有爱吗?也不是,要不怎么对女儿说,别迟到,对儿子:给你说话要回啊,真搞不懂他。
他不能看见和容忍别人表现的不好,不符合他的标准。
妈妈让老公来看月亮,老公开始不愿意,女主脸上露出一丝不快,后来来了,当他想拉女主的手时,女主移开,为什么移开呢?此刻亲密关系如何化冲突为亲密呢?感受她的感受,理解她。给她想要的。但随着沉浸在看星星,他们都觉得挺好,正是停电,他们才看到了满天的星星,那一刻家里的气氛是融洽的。停电看星星迎来他们的短暂和谐氛围。幸福就在身边。
同事说:停电,大家在家待命,你不担心你的家人?
男主:工作怎么能这样?不会的,东京不会有事的。
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谁对家庭的重视程度。
同事对待灾难:领着家人到有水源的山边。
男主在取钱的过程中,宁肯让自己受伤,也要保护自己的文件。他对生活态度的取向是什么呢?重视工作大于家庭。
整个小区面对停电大家该如何面对呢?议论纷纷,
其中一智者说到:这是自然现象,如果大家离开这里,就该地痞流氓出现了,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有谁认真思考了吗?没有。
这是自然现象,不仅东京如此,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没水,没电,我们要顺其自然,逆来顺受,寻找水源,用双手创造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和大家一样提桶去社区蓄水池接水,最后没有接到,其中一工作人员说了一句:在你们不远的地方有口井,需要你们手动打水。但好像大家都没有听到这句话。这句话是蕴含着什么呢?这一点和他们后来在养猪家的老人,手动压水了,才有了水喝相互呼应。
一周过去了,生存要紧,他们一家讨论该怎么办?
爸爸决定外出到爸爸的老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两个孩子都提出自己的疑虑,但爸爸执意要按照他的决定做。每个人都带着大包小包带足自己的物品上路了。
出发前,
爸爸:还带着假睫毛?
女儿气的用手指指着爸爸的额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爸爸载着妈妈骑单车,两人脸上渐渐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是第二次短暂的幸福。
其实整个过程爸爸很关心他们,出发前提醒孩子们别跟丢,中途不见儿子,询问,又跑哪儿?但爸爸的关心似乎没有人感受到,为什么孩子们感受不到呢?
也许爸爸觉得孩子们以沉默或者和他一样的口吻来回应是感受到了,所以就沿用这样的方式,他以为这样是合适的,这一点和他们后来的激烈冲突大家彼此说出自己的心声时形成了对比。那一刻,他明白了他的表达方式是不对的。对孩子们造成了深深地伤害。
当儿子看到一个人在河里捕鱼,儿子怔了一下,但大家都没有仔细留意,因为头脑有了既定的目标——回老家。但却忘了回老家的目的是找水和食物。这个人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专注地做自己的活儿,这个镜头说明了什么呢?食物就在你的双手里,就在你的劳动里。而他们却视而不见。
一家赶到机场,飞机停飞。这一点妈妈后来说早预料到了,但是要验证下,核实下,还有爸爸在公司的时候,大家相互讨论这一个停电现象时,隐隐约约透露出这不是简单的停电,还有社区讨论时,智者的话这是自然现象,要守住我们的家园,但大家都领会了他的话了吗?重视这一现象吗?希望破灭,别无他法,继续前行和大部分人一样,当面临生存的时候,奢侈品有啥用呢?不能填饱肚子,地图指路不对,爸爸就把地图摔在儿子的脸上。在高速路上,可以看出大家的心态都是一样,大包小包,往前赶路。
一段残酷的旅行启程了。第一次晚上露营时,儿子追到偷水的小偷,当看到小偷偷水是为了自己的宝宝。他第一次没有和他们争斗,他的心被触动了,仿佛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妈妈关心自己的场景。
进入洞时,第一次大家的反应惊慌失措,大脑盖子完全打开,无法思维,被迫跑出洞,中间一老人很有智慧地:他们会来找我们的。为什么呢?在一个盲人的带领下,一根绳子接一根通过了洞,我在想为什么作为盲人,她不恐惧吗?穿洞的恐惧来自于哪里呢?真的是如他们说的不要踩上狸猫吗?恐怕恐惧是来自自己吓自己,自己的无知。当大家心连心的时候,劲往一处使,怎么就没有了恐惧呢?当身心静下来的时候,恐惧就消失了,转化为一种力量。
这个场景不仅让我想起PD课上,孩子成绩不好,全家人联合起来攻击,孩子的委屈,愤怒谁能看见呢?另一个场景,全家人和语善言,协助孩子,孩子的行为在鼓励的状态下静下心来思考成绩不好的原因。
随着食物,水的越来越少,一直说找水,溪水找到了,却继续赶路。
第一次风吹雨淋,造成爸爸拉肚子,所带东西有了很大的损失,爸爸摩擦生火,儿子主动丢弃手机,终于丢掉了自己非常宝贵的东西,妹妹:确定不要了,哥哥很坦然:不要了。再次上路没有了很大的负担。体力越耗越少。
途中遇到另一个家庭,可以看出他们的状态,看到这里我都很佩服他们这一家,在这么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一家人谈笑风生,吃着喝着打着牌,其乐融融,幸福的一家人啊!是什么支撑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是什么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来应对生活?他们的心态怎么这么好?
他们很羡慕地看着他们一家人,好奇地问:他们的食物和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大自然,水是山上的,食材是路边的,水和食物就在你的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这中间另一家的爸爸看到男主拿着罐头,说:你们的食物很好啊!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在这里我想罗嗦几句,大家发现他们的互动模式吗?再对比他们一家人的互动模式?他们的孩子的互动模式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他们的父母可以有这么好的心态呢?他们的妈妈热情给他们介绍食物来源和保存,同样的,而他们的儿子热情给他们介绍其他的食材,帮他们照相。
一个儿子说了一种动物,
而爸爸:这不过是你的爱好了。同时大家都哈哈大笑。相互打趣。每个人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喜悦,也感染了他们一家人。
那家爸爸讲到:生存第一维持体温,第二确保水分,第三自行生火。食物是排在这些之后。而爸爸是排斥的,不去听。
一起上路,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加油,爸爸总是格格不入,遥遥领先,看出爸爸是很固执的,但不代表他没有思考他们的话。
当休息时,刚才一家的反应:这里风景很不错,风吹得好舒服。赞美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处于享受的状态。脸上是露出喜悦的神态。
而他们一家的反应:都坐在地上,彼此不说话,也不看风景,满脸疲惫,愁容满面。
女儿问一军人:大阪没有停电是吗?另一家儿子反应:及时它没有停电,我们也没有必要特别过去,既然变成这样,就该享受现状,另一儿子:没错。从这些对话里面,可以看出两家的理念有什么区别吗?生活给予我们什么,给我们灾难,就全然接纳,同时积极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我们的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记得陈焰老师说过:生命是用来享受的。看到这里,享受生命的状态真好。
两家的对比,看出他们各自对家人的互动模式是什么?对处于困境中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孩子们对他人是如何互动呢?孩子们对生活态度是什么呢?如果想让孩子们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我们该如何做呢?孩子和家人的每一次互动都在无形中塑造孩子着人格和观点的形成,是让他们感到鼓励,还是否定呢?这些感受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行为。
我想起陈焰老师说处于低谷或者逆境时期,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圣智。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的圣智呢?
两家分开后,第一次他们有了激烈的冲突,女儿:怎么办?水和食物都没了,我不能洗澡等等。
爸爸:又不能怪我。
女儿:又在逃避责任,是你说的跟你就对了,大骗子。
爸爸:你怎么这样对父亲说话!
儿子:做父亲就该有做父亲的样子,只会虚张声势,结果一无是处。
爸爸:你说什么?都给我闭嘴。
妈妈:你们第一天认识他吗?你爸就是这种个性啊。
看出孩子们挤压了多少对父亲的怨恨,妈妈是压抑了多少对爸爸的无奈,无力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愤恨。爸爸看了一眼妈妈,看出他很吃惊,没想到自己在妈妈和孩子们的眼里是这样的人,坐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那一刻看出爸爸也是很脆弱的。
PD课上当大家体验孩子的角色,才意识到了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聆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才明白很多时候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大家有经常关注自己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吗?
再次出发到了一个饭店里,轮到他们时,饭分发完了,爸爸跪在员工的面前,求求你,为了孩子。爸爸全心全意为了孩子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他的对孩子们的爱感动了家人,全家人原谅了爸爸,拉起了爸爸,爸爸哭了,这哭声里有自责,后悔,对待自然的无力,不能照顾好家人们。第一次全家有了亲情的流动,爸爸的对家人无私的爱使他们之间的冲突转化为亲密。看到这里时我是大哭,看到自己,也看到爸爸和妈妈对自己的关怀。
当镜头再次出现大家都筋疲力尽时刻,瘫坐在地上,但彼此没有了抱怨,爸爸想起另一家人的话:只要留心到处都是食材,看见了猪,全家人都去努力捕获,最后爸爸擒获了猪,全家人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有胜利者的笑容——在大自然中取材成功,生存有了希望,而不是去超市看着一个个空架子的失落和到饭店最后也没有了饭吃的失望。
到了养猪的老人家里,爸爸压出水, 先让孩子们喝,女儿第一口吃上肉,哭了,为了吃上肉,经历了多少磨难,在这家养猪的人家里,他们每人都学会了打水,切肉,抓猪,缝衣服,劈柴,占轮胎,等生活生存技能,老人说出了心理话:如果不嫌弃,可以继续住下来,面对劳力活特别辛苦。
爸爸明白了女主的爸爸也是这样的心理担心自己的女儿和孙女吧,就对他们说,我们去鹿儿岛吧,你们也同意吧?第一次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
再次出发,面对一条河,爸爸取代以往的做法,而是先观察,然后把河边的木棍及其他有用的材料捆绑起来,四人齐心协力把船推入河里,让妈妈和女儿先过河, 儿子:爸爸,放弃吧,爸爸:压住。在生死关头,爸爸最后才放弃,结果被自己的自行车不幸压住坠入河里。 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儿子表现出异常的坚强,拉着妈妈和妹妹一同走下去,由于妹妹的善意给了一条狗一块肉,结果引来了一群狗,面对生死的考验,三人抱在一起,宁肯牺牲也要在一起。
妈妈意外看到爸爸的火把,爸爸得救了。在火车上,妈妈掏出爸爸的假发,爸爸看了看,扔到了窗外,和自己的过去挥手告别。生活赐予什么就拥有什么。车上有人点灯,熏得大家很难受,在这难受的片刻,彼此看见大家的脸部表情,第一次展开了对生活,对每个人接纳的开怀大笑。终于释然了。
终于找到了外公,全家人发出内心喜悦的大笑。放下了对电的期待,在外公家大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妈妈吃着自家的番茄,品尝着番茄的美味。当没有了期待,意外的,大家听见了广播,看见了路灯。再次回到东京的家里,女儿:吃鱼真好。妈妈:包真漂亮。儿子:看起来好好吃。出门了,路上小心,妈妈给爸爸送东西,爸爸:不好意思。全家人都欣赏了对方,接纳了对方。认可了对方。亲情在这里一点点地涌动着。
爸爸的自我成长:从排斥自己,(最明显的是带着假发)排斥外公,因为外公不同意和妈妈的婚事,到排斥妈妈,继而排斥自己的孩子。由于他内心的抗拒,不认可,导致他和妈妈的互动模式,进而影响到孩子们和他们的互动模式,家里充满了冷漠,抱怨负能量。
他有关心家人,但是是带着情绪的,遇到问题只会抱怨,推脱责任,给孩子们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争吵中明白了自己的不对。后来改变了,勇于承担责任,对家人有了呵护,但一路前行,身上换是背负着太多的东西,直到死后重生,丢弃假发那一刻,才算是真正接纳了自己,欣赏了自己,放下了自己苦苦追求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明白了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正是由于背负着太多的东西,让他们经历了生死的磨难,正是这种磨难,让他们找回了亲情,学会了生存的技能,当面对困境时,有了良好的心态,强大的勇气,敢于面对困难,也明白了生命是每一刻当下的体验。幸福就在你身边,在你的注意力所到之处。爸爸最终活出了自己。
孩子的教育:一路前行,让孩子背负了太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正如我们给孩子们贴的标签,观点,我们的期待,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自己会成为孩子自己希望的样子,因为我们的恐惧,我们都没有活成自己成为的样子,也想象不出活出自己的样子是什么样,不敢打保票,不敢放手。
当看到有的家长活出了自己,允许孩子做他自己,才敢试着做自己,也试着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当孩子们没有了负担,当孩子们释放了他们的天性,在这个挫折的困境中,孩子们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坚强面对生活,经过千辛万苦,学会了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良好的品质,自信心,包容,不放弃,面对苦难依然能开怀大笑的心态。这不正是我们在PD课上大家一致要培养孩子的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