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听起来本不是那么通顺,可在如今我们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里,恐怕谁都避免不了与钱打交道。我们不是生活在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如瑞士计划每月给成年公民发放约1.6万人民币,瑞典小孩看病上学不用花钱等,也没有生活在如不丹这样的以国民幸福指数为基准治理国家里。因此不得不把幸福和钱联系起来,算一下和幸福之间的距离。
1972年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在全球率先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并果断在不丹实施,随后人们越发注意到这个仅有70万左右的小国发展模式,他们并不注重国民生产总值,也基本没有贫富差距。在与普通民众幸福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环境治理、建立善治等方面发力,从而把幸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大面积实现。
无论是寒风凛冽的空气中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还是加班深夜苦思冥想的程序员,抑或是喝的不省人事被抬上出租车送回家的项目经理,最直接的看都是为了赚钱,可追其根源还是为了得到幸福。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小孩子会说幸福就是每天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外出打工者会说幸福就是过年可以回家吃团圆饭,琴行老板说幸福就是每天可以弹吉他。
快乐是事情被满足之后的喜悦感,幸福则是在快乐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既然幸福属于精神方面的感受,那么与物质的关系在超过一定值之后便不成正比。因此并不是越有钱越幸福。至于这个临界值是多少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于乞丐来说一个馒头可能就会让他幸福,但对于商人来说一个亿也可能不够。对于普通的你我来说房子、医疗、教育则至关重要。
房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房价观察报告指出,2016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深圳以38.36位居第一。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五个在中国:香港以34.95位居第4;北京以33.32位居第5;上海以30.91位居第6;广州以25.85位居第10。38.36意味着一家人不吃不喝38年才能买起一套普通住房。房价收入比正常合理值在4-6之间。在这几个城市房地产如此变态畸形发展的情况下不谈钱何以谈幸福?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家,从这样的环境下看,家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媒体会谈中国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很大,的确如此。可譬如深山老林的150平房子下生活都困难,怎么求个人实现?城乡差距过大,造成了多少人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老家。
以我所在的城市西安举例,一套房子100万左右,按合理的房价收入比5计算,那么我的家庭收入应该在20万左右。分算在两口之家下,我的收入应该在10-15万之间,加上配偶5-10万的年收入从而达到合理范围。你同样可以以此来计算的收入应该在多少来对应你所在城市的房价。
房子和幸福有关系吗?从家庭整体考虑肯定是有的,中国人没有安全感,实话讲也缺乏冒险和创业精神,所以拥有一套固定的住房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在货币大量超发,房地产支撑着GDP“稳定”发展的环境下,房地产泡沫暂时很难破灭。除非你的工资涨幅能够超过房价增加速度,只要你不打算一辈子租房,否则还是尽早买房。
教育
教育这个词对一个影响有多大,想想你我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你现在过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不是,那就很大一部分说明你所受的教育的失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联系在一起。多少父母听信了这么一句愚蠢的话: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向孩子们袭来。由于期望过高,孩子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可能在完成你当初的梦想:成为知名建筑师,成为钢琴家,甚至简单粗暴的说成为有钱人。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罢了。教会他学习的能力,保持一颗对未知的好奇心,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学习。育人是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指导他像伟大的灵魂学习成为精神意义上真正的人。而不是只会赚钱和花钱的机器。从这点上看,现在很多学校以升学率为目标的各类小初高名校都是不合格的,大学也已经沦落为企业单位的岗前培训场所,只教一些雷同的狭窄专业知识,使大学生心目中只有找到好工作这样可怜的目标,大学培养的不是大学生,只是有思想的机器人。
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怎样接受真正的教育?除了不随大流去盲目接受各种培训外,家长要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帮助孩子和体制作斗争。毫不夸张的说教育是如今社会主义下最大最顽固的计划体制。既然从上而下的改革很难,我们只能自顾自的刀尖下求生存。
教育一般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前两者更为重要,尤其不能忽略家庭教育。你就得要求除了有足够的时间还要有精力和金钱,但这几点比较难同时得以保证。你就得去发现更为高级的教育,这里就不得不谈到钱。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真正好的老师好的教育不多情况下,我们就只能花更多的钱去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
至于什么是更为高级的教育?这里简单推荐几本书: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的《拓荒与呐喊》,已逝的马小平老师《叩响命运的门》,语文老师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历史老师魏勇《用思想点燃课堂》。至于接受这样的教育要花多少钱,没有具体了解过,但大概知道应该不比那些培养考试机器的学校择校费低。当然没有那么多钱和机会去接受这样的教育,在家通过家庭教育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与孩子一起学习。
教育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体会人生,自由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作为真正的人,追求善良丰富高贵。幸福,则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这样的教育和钱有关吗?当然不管是逃离体制还是在体质下同时发展素质和应试教育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
医疗
医疗同样是国民幸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鉴于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现在的医保体系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改善。但如白血病,癌症等大病需要效果更好的进口药时,却报销不了。多少经济不好的病人只能强忍病痛的折磨选择次等药或保守治疗。
既然国家做不到大病医保药品即所需设备的报销,那我们只能自己选择自己花费。目前世面的涉及种类较全的商业医疗保险都费用都不低。
很难想像当家庭遭遇重大疾病时数额巨大的经济负担会让你仍然感觉幸福,因此幸福还需要一笔一家五口商业医疗保险的花费。
个人幸福
家庭幸福是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的,个人幸福我更同意周国平的观点: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因此养活自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并让他们感到快乐。从这个方面讲幸福和钱基本没什么关系。养活自己的标准在如今的时代还是很容易达到的,至于让喜欢的人快乐需要多少钱则和你们共同的价值观有关系。
由于幸福的精神属性,当我们不再攀比,不再走别人的路,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注重精神的追求,减少物质满足的快乐,幸福所需要的钱真的不多。没有房子,没有存款的人你不能说他不幸福。或许对他来说一把吉他,一台钢琴,一支画笔就已足够幸福。家财万贯的人你也不能强加给他幸福,或许他什么都不缺可连个交心说话的人都没有。
从时间观念讲,幸福只属于当下的感受。你只存在于当下的时间,即此时此刻。在时间的单位里,根本没有钱的概念,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全然安住于每一个当下时刻,即可幸福。
你离幸福还有多少钱的距离?从家庭方面考虑我们都还需不少人民币。从个人方面考虑当下就可幸福,与钱没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