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看孙纯东的《间隔年之后》,里面提到一个在外旅行十多年的朋友谦虚的说:越是旅行,越发感觉自己的无知。于此同时也再次想到了杨绛老师的话“想的太多,书读得太少”。诚然,行走世界和阅读同样都是认识世界与自我的方式,而且越多的阅历或者经历,愈会发现世界之大,自我之渺小,愈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同时也有所迷茫,对这一“无知”产生莫名的困惑甚至惧怕。静下心来细想,如此的想法似乎正是无知的表现,认识到自我的无知与无知地胡思乱想,这应该是截然不同的吧。
昨晚在看孙纯东的《间隔年之后》,里面提到一个在外旅行十多年的朋友谦虚的说:越是旅行,越发感觉自己的无知。于此同时也再次想到了杨绛老师的话“想的太多,书读得太少”。诚然,行走世界和阅读同样都是认识世界与自我的方式,而且越多的阅历或者经历,愈会发现世界之大,自我之渺小,愈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同时也有所迷茫,对这一“无知”产生莫名的困惑甚至惧怕。静下心来细想,如此的想法似乎正是无知的表现,认识到自我的无知与无知地胡思乱想,这应该是截然不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