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离开我曾工作二十余的县城后的一段时间,我冷眼旁观了自己以前的圈子。
因为我所就职的单位属于比较硬核的权力部门,而我又在那个部门负点儿责,这使我整天忙碌,忙得晕头转向。
其实,这也没有啥不好,起码生活充实。
那时候找我的人也多,亲戚朋友也热情。
但我离开之后的几年,明显感觉原来的那些亲戚朋友联络得少了。虽然离得稍远一点儿,经常碰面是不现实的,但就连电话联络也少得多了。
其实,这倒比较符合我的性格,喜欢清静,不太爱凑热闹。
现在的单位相对清闲,使我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友情。
事实求是地讲,这个社会,利益问题永远是一个大问题。
别人对我微笑,可能是有求于我。亲戚登门拜访,可能找我办事。同事对我谦恭礼貌,可以因为我是他们的领导。就如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所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事实上,当一个人剥离掉周身上的光环,回归一个普通人之后,眼光才可能更客观。
我们不能回避人性中的“有用性”。你有用处,自然会有很多人围着你转,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无甚用处,别人自然远离你,躲避你,因为你无用。
想来倒是残酷,但倒是现实。
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外,别人可能都戴着一副眼镜看着你。
当然,我们也不避讳。对同样的两个孩子,因为各种条件不同,父母不同样的对待,这种情况也是用的。比如因为重男轻女,或者贫富差距而导致的厚此薄彼。
所以,跳出去看问题,可能更接近于客观实际。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这个世界,这其实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只是当我们红袍加身时,我们自己看不清楚而已。
所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其实,早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没什么不好。
别人对你的微笑,你觉得都是真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