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你知道高效工作的方法吗?你相信有人2小时的产出,比你工作10小时还高吗?你愿意为了学习这个工作方法,阅读这3000多字吗?
你知道吗,当你下定决定阅读时,能改变你一生的事情正在发生。
一
一年前,我在知乎看到过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天都在做什么?
最高赞回答是一个公众号作者,文笔极为优美。用优美得笔尖能渗下泪来的语句,讲述了大概这样一个道理:这些在小初高十二年学习赛道上从未停歇过半刻、领跑全国青少年的佼佼者们,在大学里,以图书馆为床、拥浩瀚书海为被,在知识的春风中流连忘返。
在大学平庸地度过四年,只有考前才会去图书馆蹭个热闹的我,看到这篇文章心中默喜,好像下注的球队赢了球般想到:就知道清华大学的学霸们,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当我继续翻看其他的答案,想借更多清华学霸们的故事,加深我的刻板印象时,一个清华大学在读学生写到:就他周围的大部分同学,基本都是该吃吃该喝喝,该打游戏打游戏,和非清北学生基本无异。但是,即使吃喝玩乐,他们每天也会抽个两个小时看书学习。
看到他的回答,我感到震惊,也无比失落,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天竟然只花两个小时学习,最让人歆羡的名校学子,难道也如同平庸的我一般不堪?
二
近日,我读了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奇特的一生》。
这是一本神书。多为国内时间管理的大牛,比如《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豆瓣评分8.7分的书籍《小强升职记》的作者邹鑫,《秋叶PPT》的创始人秋叶,都多次推荐过此书,甚至纷纷为此书作序,讲述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所介绍的“时间统计法”,如何影响他的一生。
这本书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取得了惊人成就的故事。
他的成就有多惊人?我摘抄书中的三个段落,让你自行体会:
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注,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读到此处,我愕然失措:70部著作、12500页打字稿,写昆虫领域专业论文的字数,让写小说的专业作家都难以企及!你想想,一般的畅销书也就200多页吧?即使比砖头还厚的大部头专业书,也不过1000多页吧?这12500页,该是怎样一个数字!
对13000只地蚤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何其巨大的工作量啊?而这仅仅是柳比歇夫“休息时间”的“一部分”!
柳比歇夫究竟是何方神圣?得有怎样充沛的精力、强烈的热情、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才能处理完这如山的工作啊?
可是,当我读到柳比歇夫的“时间日志”时,我被吓得,说不出话来。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呼。
三
让我一字不变地,摘抄《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某两天的时间日志吧。处理了如此巨大工作量的柳比歇夫,每天竟然只花6个小时在工作!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瓦拉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从柳比歇夫的两天看出,他每天只花了6个多小时工作。这6个小时,还包括了读书看报、听音乐、刮胡子!正儿八经在工作的时间,也就三个多小时。
看到此处,想想我我们朝九晚六即使不加班,工作时长都有8小时,按这般说法,我们的成就岂不是应该个个要比柳比歇夫高?可为什么我们花了比柳比歇夫更长的时间,做得工作相比柳比歇夫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呢?
在书中的后半部分,作者娓娓道来。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把自己在24小时中做过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总结分析。他发现,不管他一天工作多长时间,那些高效的、完全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间,也不会超过8小时。因此,他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只工作6-8小时,但必须高效!
何所谓高效?高效是指真正投入到工作中,享受无我状态、浸淫在工作中的状态,而非如同我等,看两页书就要翻开手机、工作半小时就要和邻座的穿裙子的姑娘聊天的工作状态。
50多年来,柳比歇夫每天都用“时间统计法”客观记录自己在工作中每分钟的去向和产出,从未中断!也正是时间统计法,辅助柳比歇夫每天仅花6个小时,就完成了如山一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究竟是什么样的统计方法,能让柳比歇夫产生开挂般的效果?当我深究“时间统计法”时,竟简单得令我惊掉了下巴......
四
时间统计法,就是统计你做了什么事情,在几点做的、用了多长时间,仅此而已。
为了具象表达,我截取我一天中时间日志的一部分。
这是一份很简单的excle表格。在表格最左边,灰色的一列,是excle中自带的序号,通过序号,我知道今天总共做了大大小小25件事情,这25件事情填充了我的24小时。往右数,分别是开始做事情的节点、时间长度、和具体的事情。
通过这样客观、简单的记录时间,我发现,时间统计法有3个好处:
①培养时间的观念
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每次开始做事情之前,先看一眼时间,无意之中我培养起了时间的观念。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抬头看表,发现时间竟走了好几个钟头、为自己什么也没做懊恼不已的经历。而记录时间,能增强你对时间的感知,培养你的时间观念。只有一个真正在乎时间的人,才会知道如何利用好时间。培养时间观念,是所有高效能人士的必修课。
②投入当下的工作
每次在做一件事,先记上时间,这在潜意识会告诉我的自己:接下来是做XX事情的时候了。这个意识,仿佛告诉我接下来的时间专属于某件事情,这让我在不自觉中摒弃了其他的杂念。你一定有过在工作中不自觉产生杂念的时候吧?客观地记录时间,神奇地驱赶了我所有的杂念,让我致力于当下的工作。
即使在行动中不得已被打断,比如上司遣我去干另一件事情,我也会先花几秒钟时间做个记录,标志这件事情在这个时间点已经结束,我要去做其他事情了。这个形式仿佛在看电影时按下了暂停键,出去拿了个外卖,回来后重按“播放”键,便又能无缝延续上一段工作了。
③分辨效率的高低
当我客观地记录下时间开销后,我随时都能查看时间日志,了解自己在哪一段时间注意力最集中、效率最高,从而在之后的工作中,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这个时间段去做。我们必须得承认,既然有高效时间段,就有低效时间段,用高效时间段处理重要的事情,用低效时间段处理不重要却又不得不处理的事情,才是高效人士的习惯。
举个例子,通过统计时间我发现,每天午休后,是我效率最低的时候,于是我把回复用户评论、查看后台数据等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却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而接下来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段,是我精力比较旺盛的时期,我会把写策划、写文章等需要花大片时间去做的事情,安排在这里。
我真的没想到,做事前先花几秒钟做个记录,能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帮助!我也终于能明白,柳比歇夫为什么每天花6小时工作的成果,是我们每天花10小时工作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因为他在工作期间的时间,只属于工作;而我们工作期间的时间,还属于杂念。
五
《秋叶PPT》的创始人秋叶,在《奇特的一生》的序言中写到,他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其实只有两小时左右。
你很难想到吧,一个能把PPT教程卖100万份的知识网红,每天竟然只花两个小时在学习。就像我很难想象,清华大学里的高材生,每天只用两小时学习一样。
每天朝九晚九,加班工作10小时又如何?低效率者10个小时的产出,还不如高效率人士2个小时的产出。每天花10小时用来学习,效果并不见得会比清华大学每天只花2小时学习的人来得好,如果你不能掌控自己的时间,高效率工作的话。
那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生前写了70部学术著作、利用空闲时间做得切片标本比动物研究所还要多5倍的柳比歇夫,坚持了50多年、被各大时间管理领域大牛大力推荐的“时间统计法”,
难道你不学习下?
李大人,拿过世界500强offer的三本毕业生,已专注研究时间管理15个月。
现致力于分享高效学习的心得,用拯救过我的学习方法,拯救这个世界。
如果喜欢,点个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