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随心所欲,或是倾尽所想,或是闲来畅聊,短暂几分钟的杂谈,虽称“杂”,但是“杂”中有“精”,颇为有趣。
上初二后,时间似开了二倍速,作业渐多,下课也不再有休息时间,更多的是期待副科的到来。而,一次班队活动课的到来,确实我意料之外的意外。
不同于其他老师,身为班主任的钱老师(磊哥),竟没有让我们自修或是让老师们来上课,而是左手拿着一只玻璃茶杯,右手扶着小话筒的线,腰上绑着小蜜蜂(麦克风),走进教室。“铃铃铃~”随着上课铃的缓缓作响,钱老师清了清嗓,开始侃侃而谈。
不是枯燥无味的苦口婆心,也不是突如其来的教育模式,而是循环渐进,整个过程是舒缓而又放松的。小到磊哥的童年趣事,大到磊哥的人生志向,整个氛围,活泼而又充实,是少有的。中间,或是会穿插一些学习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此杂谈的喜爱程度。就这样,天马行空,个人观点,人生之理等等。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却不是糅杂又无序的。
我想,“杂谈”或所谓就是如此,没有太过于拘束的感觉,也没有太过于放肆的随意,只是恰好。就这样,一节班队课,四十分钟,短暂即美好。
“铃铃铃~”又是铃声清越,是下课铃。四十分钟前,寄托着我们的所想;四十分钟后,承载着我们的未尽。也许正是如此,慢慢地,我们开始盼望,开始期待,那杂谈的到来。
也许是磊哥的魅力太大吧,身为“好姐妹”的十一班,也开始羡慕起我们班来。在一次运动会期间,磊哥在十一班随口聊了几句,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直到下课,也恋恋不舍,就如当初的我们一般。有时候,他们有时竟也会隔着墙,不知听出了什么东西,只知道我们课堂上的哈哈大笑,也会跑过来问:“诶诶,同学,今天磊哥又给你们讲了什么啊?”是啊,磊哥的魅力真的就这么大,到这儿,我确定了。
说到笑声,这是磊哥“杂谈”中绝对不会少的环节。它也许会迟到,但是它从不会缺席。磊哥的笑声是极具感染力与特色的,讲到尽兴之处,他总会哈哈大笑,就这样,总是带动着我们,引起全班的笑点,这也是十一班好奇的原因。
杂谈啊杂谈,是畅谈,却不糅杂。只是内容的多元延展,和谈话方式的不同。更多的是磊哥的独特魅力,与随心的风格,造就的“今日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