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真我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坊出品
今天分享一个简单的小方法,那就是在生活中和学习上,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这个方法来自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1、 发现优点。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尝试着尽可能的去发掘孩子的长处,为孩子创造机会,或把我机会,让孩子可以展现自己,或者发挥自己的特长。
2、 纵向比较。樊登老师也曾说过,与他人比较,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可以采取纵向比较的方式,引导孩子同自己的过去相比,比如以前可以十五分钟读一篇文章,那么现在可以五分钟了,比如最开始学习数学,很难入门,但现在可以计算的又快有准,个人的进步会增强孩子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3、 目标分解。孩子长大之后,目标会逐渐的增加难度。那么家长可以考虑把长期的困难的比较大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小的目标。其实这一点也适用于成人,降低完成目标的门槛,使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够得着的目标,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
4、 降低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适当的标准,不让孩子因为标准过高,无法达到,而产生挫败感。或者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降低标准,在他取得较小的成功时,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5、 积极归因。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将成败的关键归功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成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那么当孩子失败时,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做出积极归因,比如可能只是你这次的努力程度不够,而并不是你这个人能力不足,这就是一种积极归因,那么孩子可能会学会内省,从努力的方面去下功夫。
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你很笨,这都做不好,你不行,这属于消极归因,长期的消极归因会使孩子产生无助感,认知偏差,甚至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最后也不要忘记,适用于所有孩子和成人的正面反馈,强化孩子好的,对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起一个正面的好形象。NLP理论中提到,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5000次的以上正面肯定,所以请不要吝惜你的夸赞,将你看到的孩子所做的事情,详细的描述出来,无条件的欣赏和爱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幸福的成长氛围,孩子的自信,自然会生长出来。
尾声:世界上没有一百分的父母,即便做不到,我们也不需要内疚,只要做到内省不疚,就足够了。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