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秋之后,夜变长了,便可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读书了。不然,浪费一晚有多可惜!
相信凡是上过学的人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即使当年自己上学时没能好好地读书,如今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早已后悔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好好上学,认真读书,多一些见识,有一个好的前程。
我便是这样的人。明明上学时功课还算好,也没有那种拼尽全身力气的感觉,但高考之后,一掀两瞪眼的成绩一下子让我头脚冰凉,好像没有考到那个理想的成绩。好在在别人眼里这个成绩也不算太差,毕竟有个学上,毕业之后稳稳地有一份工作。可不知,我心里是装满了两个字的,那就是:不服。
时至今日,我仍然有两怨:一怨自己读书少。二怨自己脑袋瓜子不好用。前者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养成的习惯,大约可以弥补的了,但后者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了。就目前来看,自己差不多是属于“笨人”之列了。
笨人读书,费时费力,而且理解力记忆力都十分有限。我很羡慕那些记忆力超强的人。高中时,听人说利津一中有个大神,那是记忆力极好的一个人。人家理科不用学,基本上考满分。文科譬如历史等,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课本看一遍,就能差不多倒背如流。我没见过这人,但我相信,有的人的确天赋迥异,是我们凡夫俗子所无法企及的。后来不知这位老兄干什么去了,相信有这样好的脑袋壳子,估计是很好的罢。
《红楼梦》中的人物也个个是人才,如宝玉黛玉,都非一般人可以比拟。宝黛两人共读《西厢记》时,俩人相互调侃,有这么一句,很是唬人: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这都是什么人啊,一个能过目成诵,一人能一目十行。还让我们这些“笨人”活不活了?
还有一位更厉害的,就是茅盾先生,据说他能把《红楼梦》一百二十回背个滚瓜滥熟,这是多么好的记忆力啊。
在大师面前,我们只能让他首先收下我们的膝盖,然后默默地走向小黑屋,点上小油灯,不,打开台灯,去彻夜地虔诚地拜读大师们留给我们的那些甚至读都读不懂的经典。
但如果不,我们与前辈的距离只能越来越远。
我有时突发奇想: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我们为什么没有一颗聪明的脑袋?
我从不否认努力的意义,但当我完整地把《红楼梦》读过五遍之后,我发现我连一段也背不过。
你说,背过,又有什么意义?老兄,我只是试一下而已,借此明白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假如努力有意义的话,别人长了那颗聪明的脑袋不是白长了吗?
因此,矛盾,纠结。
好在,我始终坚信一个道理。坚持读书,是一个人永不能放弃的事业。
所以,当把案上的一本书读完后,我的内心是平静和充实的。这便是值得的。
当我的书单上的书名被我一个个勾掉的时候,便有满满的幸福感充盈内心。
读书,真的可能帮不了你什么,但我相信起码不会害你。
2.
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看过关于萧红的电影,所以决定找她的书来读一读。我觉得读作者的作品,比读所谓的传记来得更为真实。
因为我不想人云亦云,也信不过那些畅销书作家。
陈荒煤对萧的评语是:
萧红是现代作家中生命最短促、最有才华、个人生活颇为坎坷的一位女作家。
她的个人生活我不感兴趣,或许是命,或许是运,或许是有命无运,或许是有运无命,不好说。但她的《呼兰河传》写得十分有趣,虽然她是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座寂寞的小城的。
比如一开头。她这样写道: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这对于身处北方的我来说,是相当熟悉的。小时候冬天特别冷(现在想来那时怎么没有暖冬?),可能农村条件极差,没有取暖设备,衣服也都单薄的缘故吧。屋子里冷得像冰窖,早晨不愿意从被窝里爬出来,棉裤要靠母亲在灶前用火烤一烤才穿上。那时候经常大雪封门,跟着母亲去几里外的水湾破冰挑水,一路上看大地都冻裂了,一道一道的,母亲说:“地都冻劈了!”
但那时却十分快乐,儿时总是快乐的。快乐与物质条件关系不大,与年龄有关。一个婴儿,随便给他一个玩具,哪怕是一张纸,他便可以高兴地玩上一天。一只小猫,追逐自己长长的尾巴,便可以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换作老猫,它才不屑这样的玩艺儿,它内心充满了成长的心事。
萧红写大泥坑子,写得更加细腻。
……。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睛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潋糊,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乎乎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这样的事,对北方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像萧红这么体验过并写出来的,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萧红写得很接地气,而且笔力深厚,说她是那个年代最有才华的作家一点不过。
好的作品,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唤起读者的共鸣,《呼兰河传》便是这种。
3.
读书,实在是一件老实人干的老实事。任何急功近利的阅读其实意义都不大。
能读进去,并深谙书中要义,与作者有了契合度,自感高山流水知音相知,这书便没有白读。
那么,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姿势来读呢?
随着年龄增长,我便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你舒服地倚在床头,安静地读下去,谁知不一会儿,便开始哈欠连天,眼皮开始打架,等书从手中滑落到床上,你才知道自己已经睡着了,索性倒头睡去。更有意思的是,你明明是睡着了,书还在你手里捧着呢。就像我奶奶当年一样,她老人家睡觉是颇有一番功夫的,夏天天热,她老人家的蒲扇一刻也不离手,睡着觉还是摇晃得那么有规律。
坐在椅子上当然要好的多,因为坐着没有那么舒服,人不容易犯困,而且可以边看边写,思维也比较活跃。但久而久之,腰和脖子便变得僵硬了,起身一晃,便吱吱作响。
可见,舒服是会害人的,懒癌由此而来。
好在,阅读也是会上瘾的。这种瘾一旦上来,腰和脖子的僵硬便不是问题了。
因为,我能从字里行间中,能看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