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朋友聊完天回到家已经十一点多了,原本以为吃饱喝足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觉,打开手机被五花八门的年会刷屏了,丰厚的年终奖和礼品,让三十岁还是无业游民的我羡煞不已。
自己也很努力,可为什么在能力向金钱的转化方面被人家甩出一大截,心有不甘,非常不甘。越是对比,越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越容易拿自己的短板去比他人的长处,陷入怀疑、沮丧不已。同时,还会将这种比较向两头无限延伸:前十年选错方向的懊悔,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和生活的迷茫,完全一个荒废的人生。
这才是只是开始,更彻底和颠覆性的自我否定才刚刚开始。GRE学习的挫败感和无力感,雅思尚未突破口的遗憾,教育技术博士的难申请(GPA的不足,英文论文的缺失,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平庸),出国学习生活的困难重重,以排山倒海的势头袭来。自己一旦丧起来,自己都不敢相信。每次打起精神有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坚持。相较于在BAT工作的同学而言,自己永远都是那位最不自信的丑小鸭。
阴冷的冬日、独居的生活,不规律的生活,似乎都在暗示着自己的失败人生。自己仿佛一颗生长在黑暗处的豆芽,竭尽全力探寻阳光,一天两天,生命进入倒计时……时常怀念高三的时光,不是因为那是人生的一座巅峰,只是觉得那样的生活天真、纯粹,年轻、无所畏惧。可仔细回想那时的学习,排名稳定在倒数前十的我度日如年,后来大学的幸福无虑的生活将痛苦包裹得严严实实,因为人是打包记忆的。在后来的大学生活中,我学会了投机倒把,学会了托朋友找关系,被小小的名利和微不足道的成绩麻痹了双眼,逐步丧失了那个愈挫愈勇,不断在问题中反省和进步的我。相较于成绩,我更习惯挫折带来的刺痛感,毕竟痛觉能让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血肉之躯,也能更加看清现实。
MUJI的日历本就是现实的镜子,但不是世俗的镜子。喜怒哀乐是真实的情绪,没必要刻意隐藏;优点和缺点共同构建的自己,应客观看待,每天一反省,学会知识复盘。金钱和名品只是用于装饰肉体的外衣,若无实质性的进步,卸下皮囊你还是你。人生就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情绪的转折点是一篇关于苹果公司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文章,其实我们能看到只是冰山一角,大到产品设计,小到代工厂里的一只猫,苹果公司始终能秉持追求极致的精神。为解决仓库里老鼠的问题而引进猫,他们对猫的关怀程度令人发指;为减小部件组装过程中的缝隙,不惜重金引入设备将缝隙控制在0.03mm以内;为防止工信部审查手机而泄密,苹果建了一栋楼专供审查人员检验手机。苹果手机的设计算得上是天才搬的创举,但支撑这个创意的是无数次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努力,苹果手机成功的背后天赋占了百分之一不到。
伟大背后承载的是无数次默默的付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乌托邦,我承认金钱是重要条件,但绝不是唯一条件。默默地付出,迎接自己的小趋势才是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别着急,问题需要一个一个的解决。
学会控制情绪就是节约时间,很多人浪费时间是因为他们把时间都用来焦虑了,相反很多人达成目标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稳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