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是个伟大的小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是法国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很有名。
《情人》作者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总之,这个中篇小说很有经典。
小说内容如题,只是写作的方法有点特别,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像是回忆又是自传,娓娓道来当时的此情此景。讲自己的家庭,讲自己的困境,讲彼此的心理描写,充满生活中的碎碎念又不乏文学的修饰。
一个不被原生家庭重视的、贫穷的叛逆少女,遇见了一个不自信、不敢叛逆的中国富二代,掺杂着各自的无能无力,于是发生了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
他的英雄气概,那就是我,他的奴性,那就是他的父亲的金钱。
最开始的遇见,她戴着男式呢帽,穿镶金条带的鞋,穿妈妈的旧衫改的裙子,脸上敷了粉,涂着口红。这坏女孩的打扮似乎不是一个15岁少女该有的样子。
他觉得在这渡船上见到她真是不寻常。一个白人姑娘,竟坐在本地人的汽车上,真想不到。
但她得到了他的赞美,这顶帽子很合适,别出心裁。因为她是这么美,就算一顶男帽,为什么不可以?随她怎样,都可以。
而他在她面前,手一直在打颤,因为他不是白人,有种族的差异。他只有父亲,独生子,父亲很有钱,湄公河上有别墅,而且还是镶着蓝琉璃瓦。
在他这里,他说他爱她。她喜欢她说东他绝不向西的表现。应该是被重视这件事,她贪恋他给的温暖。因为她太缺关注,缺重视,缺母亲的爱。
她的家庭是怎样的?
母亲疏懒迟钝,两个哥哥,大哥不论在任何地方都要逞凶作恶。两兄弟从来玩不到一起,只有一点相同,就是有个共同的母亲和妹妹。母亲不在乎她的成绩好,因为成绩好的不是她儿子。母亲偏爱她大哥,但是大哥粗暴、冷酷,小哥死于大哥手下。哪怕自己的女儿,母亲也是想着法儿把好处给儿子。于是,她心里总想着杀死她的大哥。
他们家从来不庆祝什么节日。有饭吃就不错了。对于生活,母亲是绝望的,绝望是那么彻底,向往生活的幸福尽管那么强烈,也不可能完全分散她的这种绝望。一天天的,母亲和孩子们也越来越疏远。所有的根本原因是——贫穷。
她没有朋友,被孤立。她也不在乎。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还有了自己的审美:女人美不美,不在衣装服饰,不在美容修饰,不因为施用的香脂价钱贵不贵之类。
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她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爱过他们,爱也许是有的,恨一定有,这恨就隐藏在她的血肉深处,对她一生来说,都是绵绵久远的苦役。
两个人的吸引,悲剧从开始就注定了
自身家庭的不幸福,她有勇气去反抗,去逃离。
他没有。父亲不允许她和这样家庭的贫穷白人姑娘结婚。就算谈恋爱也不体面,更何况,这是个白人坏蛋家庭的女儿。他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看起来好像不懂表达。
更何况,和她家人的第一次见面,见识了她家人的粗鲁和无礼,让他也感到无所适从。
两个人很相似,但又有不同。他们同样孤独,但是他没有她的勇气。
她爱他有钱,也爱他的赞美。他经常赞美她,她感觉从来没这样被重视过。其实相比他的言听计从,更是她对他的依赖,抗拒不了,离开不了,哪怕明知没有结果。
不被重视的女孩,别人给一丁点“糖”就被骗走了。
所以,两个人对这样的结果,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两个人,也从来不谈关于两人的未来,哪怕就是谈谈报纸上的时事新闻,交换对外界八卦的看法也好。两个人的相处,也是充满爱、绝望、对现实差距的无能为力。
对,就是差距,挣脱不了的差距。
她开始感到对死的渴望。自从她离开童年期,离开那可怕的家族,从一个人的孤独走向两个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