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报告为2018年6月校招时为求职唱吧所作,当时自己还是个只有几个月实习经验的产品新人,现在回头看这篇报告更是觉得自己当时对需求、对产品的理解还有很多很幼稚的地方,但那时心中始终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做些什么,报告也写得认真,所幸报告确实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一路面试十分顺利,只可惜身为应届生求职社招岗位,始终还是欠些火候,最终没能成功入职。不过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产品的道路,感谢经历。
之前这篇报告一直沉睡在自己搭的博客网站中,久未维护,前些天偶然登陆发现域名已经过期欠费被注销,遂转战简书,同时也将这篇报告一起转贴至此,算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吧。
Ps:现在看来报告中含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但出于纪念意义,也不想再做什么修改了,就贴在这里,也欢迎批评指出。
本报告的基本内容框架
一、产品基本信息
名称:唱吧
分析:“唱吧”二字简单的说明概括了产品的核心功能,即在线 K 歌,同时唱吧既可作为名词亦可作为动词,十分巧妙,简单明了,易于记忆与传播。
LOGO:
分析:唱吧logo为红色圆角正方形并在其中镂空一个“唱”字,“唱”字整体用了曲线的设计,整个logo看起来很柔和,唱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底色采用暖色调,给人活泼欢快之感,唱字简单明了地写出了app的主功能,整个logo很简洁。
版本:唱吧 v8.7.4(Android)
体验环境:锤子坚果 PRO(基于 Android 的 Smartisan OS v3.7.0)
官方简介:
唱吧是一款基于移动端的娱乐 K 歌社交软件,也是一个时尚的移动音乐社交平台。这款应用在产品设计上,界面清新靓丽,自带回音和混响效果,具备自动美化用户声音、K 歌打分功能。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录制专属自己的 MV,支持录歌上传至微博、微信、QQ 等社交平台。
除了强大的K歌功能外,唱吧将 K 歌和社交分享融为一体,使更多用户在唱吧平台上以歌会友。用户通过喜欢、开花、评论、分享等功能形成互动,而用户或个性或逼真的演唱以及个人靓照更加促进了互动的活跃。
唱吧成立于 2011 年,2016 年累积激活设备用户数已超过 4 亿,月活跃用户达3000 万。根据易观《中国移动 K 歌市场季度监测报告 2016 年第 2 季度》显示,2016年第 2 季度唱吧用户渗透率达 54.8%,位居音乐社交产品前几名。单就 2016 年来说,5 月份唱吧与湖南卫视合作推出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首期播出就引发广泛关注;9 月份唱吧为超女二十强打造《超级唱片》,助力超女红迅速占据微博热搜榜首位;10 月 22 日在第 23 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展出独创产品 K 歌亭,火爆全场。
唱吧除了主产品唱吧 APP 外,还推出了唱吧直播间、唱吧麦克风等产品,更有实体店唱吧麦颂 KTV 业务。此外,唱吧还与《我是歌手》《超级女声》《星动亚洲》、《蒙面歌王》等电视娱乐节目深度合作,正在努力打造成为一个移动 K 歌社交的综合娱乐集团。
二、产品定位分析
Slogan:听见歌声遇见你
原Slogan:最时尚的手机 KTV
分析:先闻声,再见人,给人感觉很有意境。同时说明了产品的愿景,即以在线 K 歌为切入点,发力社交,以歌会友。原Slogan则更强调其核心的在线 K 歌功能,从这点也可看出唱吧发力社交的趋势。后面对比全民 K 歌可看出,唱吧更倾向于陌生人社交。
用户属性:
根据易观万像提供的 2018 年 5 月活跃用户数据及分析 唱吧的用户属性即分布基本如下:
分析:由上述两图可以看出,唱吧用户以女性偏多,并且占比较高,高达 82%,同时唱吧用户近 76%年龄在 24 岁以下,这与本人在 APP 中的体验,以及 APP 中的榜单数据,直播与短视频内容基本一致。将年龄与性别数据交叉,可知唱吧用户中占比较高的是年轻的小姐姐。
分析:由统计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能力集中在中等,低消费及高消费者占比较少,用户质量较高。由榜单数据,消费较多的用户年龄会偏高一些。这里的数据有一定出入,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验证。
分析:由统计数据可知,广东省用户占比极高,近 15%,其他 2-10 名的省份用户占比均接近5%,同时城市分布上,用户占比top 10 的城市均为一线城市,或超一线城市,经济环境较好。但在用户整体分布的数据中,在一线及超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加在一起不超过 50%,有渠道下沉的迹象,需密切关注。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用户增长的来源。
用户画像:
A.小于同学天生一副甜美的嗓音,现年 22 岁,大四,居住在天津,家境殷实,是班里有名的美女麦霸,她自初中起就对音乐十分热爱,苦于缺少记录与展示自己歌声的机会,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 app store 的推荐中看到了唱吧,觉得形式很有趣,于是下载试用,之后便迷上了这款应用,每周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发歌。(此画像来自于身边的真实用户)
B.张奶奶现年 55 岁,退休在家,子女工作生活顺利,平时在家里做做家务,有大把的空闲时间,经常和街坊邻居跳跳广场舞,唱唱歌。一次,她发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好友们都在玩儿唱吧,于是她在子女的辅导下也开始使用唱吧,开始时操作还不是很熟练,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奶奶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唱吧,没事的时候就和好友们一起唱歌,互相送花。(此画像来自受访者介绍)
C.小王是一名乡村青年,现年 27 岁,在某二线城市打工,月收入 3500 元左右,在老家有一个即将结婚的女朋友,爱好唱歌,平时闲下来的时候就会上唱吧直播间直播,由于唱歌好听,人长得帅气,又很幽默,直播间人气很高,给他带来了不错的额外收入。
三、产品功能结构
分析:唱吧 APP 在历经多年发展后,形成了现有的结构,主导航分为 5 个模块,即主页、动态、榜单、发现、我。以最核心的在线 K 歌功能为基础,扩充了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多个模块,也加入了很多有关 K 歌的创新性玩法,涉及的功能繁多,而主线与各副线之间未能很好的分割,部分模块中存在功能划分逻辑不清晰,内容重复甚至冲突,重复引用致使调用逻辑复杂、混乱等问题,很多功能入口过深,用户不好找到,这是很多 APP 产品在发展到后期的难点,如果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好后期扩充产品功能时的兼容性问题,在扩充功能与内容时不能与之情的功能模块较好的融合,便很容易失控,给用户造成产品臃肿混乱的印象。
四、产品使用流程
唱吧 APP 在历经多年发展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充了很多的功能模块,由于篇幅及时间所限,这里仅对唱吧最核心的功能——录制歌曲及其分享的用户流程进行梳理。设想用户想要录歌并将录好的歌曲分享到朋友圈,这时,他打开了唱吧。
分析:可以看到作为老牌的在线 K 歌 APP,其 K 歌流程非常完善,考虑到了各种情况,但在梳理过程中发现,当用户选择合唱模式,并在上传时选择私密上传且未邀请歌友参与时,如果用户处在移动网络下,选择稍后上传,这时没有提示信息,对话框直接消失,会使用户感到迷茫,建议将合唱模式下对用户选择私密模式时是否邀请其他歌友的判断逻辑放到网络状⼀(即用户是使用 Wifi 还是移动网络)之前,这样逻辑上更合理,因为如果合唱且私密上传且未邀请,无论网络状⼀如何都会失败,判断没有意义。另外关于私密上传后是否要提供分享页面,有待商榷。
五、产品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 K 歌是指依托移动客户端技术,基于 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载体,围绕用户的 K 歌需求为用户提供伴奏、点歌、歌词等唱歌录制支持并对录制歌曲打分赞赏,支持多人实时视频在线 K 歌合唱以及游戏电商等业务的社交娱乐平台。属于移动音乐市场的一大分支。
以上图片引用自易观的《 2018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报告》,作为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十分的全面与专业,并且十分契合本报告主题还涵盖了大量的数据与事件,故将报告相关内容粘贴至此,不再赘述。
(原文链接 https://www.analysys.cn/analysis/trade/detail/1001361/,侵权删除)
六、产品竞争分析
分析:同样,在易观的报告中,对移动 K 歌领域做了详尽的竞争分析,非常的专业与全面,但分析侧重于市场和商业,而非产品。故下面针对移动 K 歌市场“双寡头”的局面,对移动 K 歌领域的两款头部产品“全民 K 歌”与“唱吧”进行简单的产品对比分析并对上述的市场角度进行简要总结。
从市场角度,两款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为:
唱吧:市场先发优势,深厚的用户积累。早早地对线下进行布局,良好的生态。阿里系虾米音乐的支持。湖南台的媒体资源支持。
全民 K 歌:腾讯系微信与 QQ 的用户与社交关系链资源,QQ 音乐强大的版权支持。资金充裕,综艺资源不断。
从产品角度,二者均以在线 K 歌为核心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多个功能模块。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分析:两个 APP 的 MAU 走势与它们各自的 DAU 走势基本一致。唱吧自 2012 年上线以来基本稳定在了 MAU 1500 万,DAU 100 万的量级,在 2016 年经历了一波快速增长,之后稳定在了 MAU 3000 万,DAU 300 万的量级。而全民 k 歌自 2014 年上线后依靠平台拉动等手段一路飞速增长,于 2015~2016 年反超唱吧,并且一路飞速增长,至今已达到 MAU 1.5 亿,DAU 4000 万的规模,十分惊人。让人好奇其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分析:可以看到在早期唱吧刚刚上线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同类的产品,用户非常喜欢这种新颖的模式,粘性极高,在其巅峰甚至达到了单用户平均每天使用近220 分钟/天,盛极一时。但在这(2014 年 4 月份)之后,用户黏性大幅下滑,之后基本稳定在 70 分钟左右,但在 2017 年 7 月左右曾下滑至 40 分钟左右,之后回升。而全民 K 歌自上线后一直稳定在单日单用户 45 分钟左右,低于唱吧的 70 分钟,在用户黏性上唱吧要做得更好。
基础信息对比:
核心功能对比:
(ps:原本是做得表格,费了很大一番工夫,但似乎简书发不出来,只好截图代替)
七、产品用户评价
收集浏览了来自 APP Store,微博(官微,超话),贴吧(唱吧,唱吧意见反馈),百度快照,唱吧论坛,知乎等渠道的用户评价与反馈,并采访了一位身边的真实用户(详见用户画像部分)。
不同的渠道间,用户评价或反馈的质量相差很大,以下作简要总结。
1.唱吧意见反馈吧(百度贴吧): 活性较低近期几乎无活跃 多为负面评价收集到一条改进意见 拉黑后好友仍然可以进入用户主页 缺乏黑名单管理机制有改善空间
2.唱吧论坛:未发现有价值信息
3. 微博(官微):
反馈意见:(1)需要在歌曲上传后 重新编辑歌序
(2)录制效果不佳
(3)希望微博分享后为播放器效果而非链接跳转
微博(唱吧超话):绝大多数内容为分享 极小量 bug 反馈
4.APP Store(应用宝 3.3 分/5 分 1.6 万评论):底下存在大量广告评论,与疑似水军。用户比较认可的点包括美颜瘦脸功能,音效,声音滤镜,不满的点除了闪退、卡顿等因素外,集中在修音功能,登陆相关问题。有很多老用户,用了唱吧 4 年,5 年,对唱吧十分认可,尤其体现在那些在唱吧上有社交链沉淀的。
5.百度快照(126 条评价):较正常的评价,吐槽多来自会员机制(积分兑换?)与登陆问题,这里提到了两点问题:(1)歌曲被误删后无法找回(2)歌曲上传后被压缩,音质降低
6.知乎: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在使用唱吧、全民 K 歌等应用录歌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底下的评论反馈质量很高。(所以这是唱吧产品团队自己搞的吗。。)
八、如果我是 PM
如果我是 PM,理想状⼀下我会首先对唱吧 APP 的所有功能进行梳理与统一规划,整合各个业务线,将重合度较大的功能模块合并,明确层级关系,砍掉一些模块,对 APP 进行瘦身。但是作为一款上线近六年的产品,要整合所有业务模块进行重构,对技术实现和现有业务体系来说难度很大,又可能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与用户习惯问题,故不作探究。此处提出一些本人在体验分析唱吧 APP 时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建议。
新增创意类:
1. 下载歌曲伴奏以及合成录音时有大量空白时间。可尝试在用户等待的时候加入一些东西,如推荐 MV 片段,甚至投放广告等。
2. 可否增加跟唱模式,原唱唱一句,用户跟唱一句,这样对唱歌不是很好的,以及想要练歌的用户更友好。
3.创意功能,变声器,增加各种类型的变声,如卡通人物唐老鸭,小黄人等。
4.一键美声功能,我特意找了一下似乎没有找到,是否可以在录制结束后的调音模块直接给一个大按钮,一键美声。
5.用户反馈有些时候需要“自己与自己合唱”,例如某些歌曲两段之间切换太快接不上,可否提供添加多个声音层可分别录制以满足这个需求。
6.唱歌教学模块,可否设计阶梯式从 0 到 1 的教学,如从小白到大师等系统等教学视频合集,开放给会员,采用一步步升级的模式(打怪升级,游戏性),用户通过录制歌曲反馈,这样又促进了 UGC,而非针对单个歌曲的细节片段讲解。
7.传播推广上,在尽量少的影响用户体验的条件下,可否考虑加入声纹水印促进唱吧品牌传播,类似于视频水印。
8.宣泄(嗨唱)模式,很多时候我们唱一首歌只是想唱他的高潮部分,那么我们可否整合部分同类歌曲的高潮部分给用户宣泄,类似于情歌王的模式,唱吧提供几种组合,如失恋专场,燃专场等,整合部分歌的高潮部分,用户也可以自己组合,举办一个活动。
***9.歌曲短视频答题,类似于今日歌王的模式,给用户播放歌曲演唱的短视频,让用户猜歌名或歌手,或者也可以采用填歌词的形式,答对六道题瓜分奖金。目前来看今日歌王的一个场次在线答题人数近 300 万,每个场次奖金约 20 万,合单个用户成本 0.067 元,数据十分有诱惑力。同时唱吧拥有大量的歌曲短视频资源,做这个非常合适。
体验交互类:
1.首页-分类-某分类下 歌曲列表下拉后会露出一个新的模块 提示:以下内容是唱吧根据你的指令搜索出的歌曲。事实上这步并没有输入任何指令,这个提示信息让我十分困惑。
2. 首页的歌曲列表 最开始是推荐 但是作为推荐无法上滑刷新 只能一直向下滑 划到最底部之后没有返回最上的按钮
3.首页的麦克风按钮,可否设计成双击后直接跳转到录制界面,类似抖音的拍摄按钮。
4.我的页面中 个人信息旁边有一个标明作品集字样的条幅 但点击后直接进入了个人详情页,与点击个人信息是一致的,容易让用户产生困惑。
5. 榜单-推荐歌单 作为推荐模块 歌单却似乎是按照固定顺序排列的 不知道其呈现逻辑是否有个性化推荐机制作为支撑。当然,作为推荐的基础,歌单本身的数量也是一个问题。
6. 榜单-一线明星-音乐人-猜你喜欢 与 榜单-一线明星-音乐人-原创作品 榜单-一线明星-明星-明星作品 榜单-一线明星-明星-网友互动 这四个模块本身浏览时需要向下一直滑动,但想要刷新却需要划到页面最上方才能刷新。建议在下滑后将榜单按钮激活为刷新键。
7. 从榜单TAB右上角的按钮进入某榜单某歌曲详情时,如果播放了歌曲,后廿至榜单详情时歌曲仍在播放却无法看到播放控制器,需要廿出至榜单首页才能看到悬浮播放控制器。这就造成了当前页面有声音,但用户无法关闭或控制声音的尴尬局面。
8. 在录制时希望界面能更沉浸一些,并且对于暂停或者重新唱某句的操作有更明显的提示,点击歌词暂停容易引发误触,当唱歌的人只是想看后面的歌词时无法操作。
9. 邀请好友时,分享出去的落地页面过于简单,不太有吸引力。
功能优化类:
1. 在对唱吧进行了体验分析后,发现唱吧 APP 的缓存数据已达到 500MB,但其实体验过程中真正下载的伴奏和合成存到本地的歌曲其实并不多,建议对缓存机制进行优化。
2. 录制 MV 时美颜效果需要用户自调节,可否增加智能美颜功能,帮用户智能设置各个参数,之后再由用户手动调节。另外 MV 录制时摄像头的区域太小,可否采用沉浸式的设置,即全屏用于摄像头内容,其他模块以浮窗的方式显示在上层,体验更佳。
3. 合唱模式下,在用户私密上传时,流程的逻辑存在一定的问题,详见流程梳理部分,有详细的论述。
4. 演唱界面,得分与好听很难两全。就音准器设计而言,更喜欢全民K歌的设计,有一种在玩儿QQ炫舞的感觉,游戏性很强,UI更活泼,贴近游戏界面。
5. 直播模块,未进行分类,而是全部使用人气排行,在封面图上以标签的形式标注主播类型。如果主播数量高的话,不利于新开播的主播获取人气。廿出直播详情页后,可以考虑增加使用缩略悬浮播放器继续浏览。
6. 关于榜单-一线明星这个模块,存在置顶,这个是否是商业化变现形式?另外优质MV/动听单曲/一线明星,这几个模块包括其子模块的划分逻辑不太明确,但如果是出于商业化考虑,使用户可以花钱获得更多的曝光倒是可以理解。
7. 录音合成时可不可以最小化到后台,让用户利用这部分时间去浏览新的内容。
8. 可否将播放插件升级为手机全局插件,即使 APP 隐藏到后台依旧可以播放,类似QQ 浏览器的播放插件设计。
9. 我想和你唱这个模块,有时会出现双方伴奏不同步,音画不同步等的 bug,需技术优化。而且必须带视频,不可以选择纯声音的模式,明星带唱的时候有些互动显得有些尴尬,可否增加选择那种类似演唱会合唱的模式,营造一种酷炫的感觉。
10. 关于录制后的声音滤镜与调音功能,可否默认智能匹配,各个滤镜间的差别与弁用环境用户未必分得清楚,另外切换滤镜后可否直接跳到有声音的地方给一个预览,而不是要从头听。
11. 用户拉黑好友后,好友依旧可以进入主页,并且缺乏黑名单管理机制。
12. 没找到一键修音功能
附录
在网上浏览到的一篇十分优质的产品分析报告:“移动 K 歌竞品分析 | 全民 K 歌逐步赶超唱吧” 其中关于产品迭代记录、产品历程里程碑总结的非常好。
原文链接: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699584.html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