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依据】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能识记本课字词,了解吴敬梓与《儒林外史》,能理清故事情节。
2、能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3、能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合理想象,结合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剖析人物形象。
难点:能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吴敬梓少年是热衷科学,23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读书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卑劣,不到10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富贵,贫贱,看穿世态炎凉,写出《儒林外史》。
2、作品介绍: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贯穿中心。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风貌。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科举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今天让我们跟随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了解读书人在科举制下的精神面貌。
二、出示目标
1、掌握本课字词,了解吴敬梓与《儒林外史》,能理清情节发展过程。
2、能从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剖析人物形象。
3、能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三、 检测预习
1、字音字形
星宿(xiù) 作揖 (yī)
盘缠(pán chan)癞蛤蟆 (lài)
桑梓(zǐ) 带挈 (qiè)
腆着 (tiǎn) 侥幸(jiǎo xìng)
啐 (cuì) 嗑 (hē) 不省人事(xǐng)
2、 作者作品
吴敬梓(1701—1754),字 民轩 ,号 粒民 ,清代 小说 家。著有 长篇章回 体小说《 儒林外史 》,共 55 回。主要描写明清时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3、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勾画关键的动词,以“范进” 为叙事主体,用“人+事”结构)
小说的特殊性在于把人物打出常,以探索其深层的心灵奥秘,令相亲相爱的人物之间的情志发生“错位”。(孙绍振编著的《经典小说解读》)
小说中有很多人物好像被一把无形的指挥棒打出了常规,情志错了位
(品读语言,把握称呼和语气,发挥想象)
1、 胡屠户(前倨后恭) 具体表现
中举前 中举后
⑴礼物不一样
一副大肠一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⑵称呼不一样
现世宝 癞蛤蟆 范老爷文曲星 贤婿老爷
⑶评价不一样
烂忠厚没用的人 才学高 品貌好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相貌体面
尖嘴猴腮
⑷态度不一样
大骂啐在脸上 打不得 低头扯衣襟
借钱不给 拿四五千钱
2、 范进(喜极发疯)
3、张乡绅(巴结攀附)
4、乡邻们(道喜送礼)
五、 喜剧?悲剧?
老舍先生说:“我要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鲁迅先生对悲喜剧的定义: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
1、 结合文章内容探讨本文里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补充资料:话说老太太见这些家伙什物都是自己的,不觉欢喜,痰迷心窍,昏绝于地。家人、媳妇和丫鬟、娘子都慌了,快请老爷进来。范举人三步作一步走来看时,连叫母亲不应,忙将老太太抬放床上,请了医生来。医生说:“老太太这病是中了脏,不可治了。”连请了几个医生,都是如此说,范举人越发慌了。夫妻两个,守着哭泣,一面制备后事。挨到黄昏时分,老太太淹淹一息,归天去了,合家忙了一夜。(《儒林外史》第四回摘选)
2、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旨“噫”在古代汉语里往往表达两种语气,一种是惊讶,惊喜,我们刚才围绕“好”子进行了具体分析;“噫”字还有一种语气,那就是表达一种“叹息”,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在《范进中举》这篇小里,“噫”字我首先读出了惊喜,但是细细咀嚼,我更读出了惊喜背后还有作者那一声长长的叹息——现在我们就变化一下这个句式,变换成第三人称,体会文字背后作者的那一声长长的叹息——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他却 。
预设:
1.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他为了科举付出了一生最好的光阴,头发花白,垂垂老矣。
2. 噫——,好了! 范进中了!但是还有多少个范进还在科举这条路上盲目痴迷,空耗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啊!
3.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4.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他却被扭曲了心灵,成了一个可悲的社会寄生虫。
5.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他却迷失了本性,几近痴狂,成了一个没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灵魂的行尸走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