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如心血,以我心血报君情意
有一次提到讲师的个人品牌、特质,老师让大家思考三个问题的答案并说明理由,用以定位自身的风格 :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你,你自觉最像哪种动物?
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你,你自觉最像哪株植物?
如果用一种建筑物来形容你,你自觉最像哪类建筑物?
同学们(平均年龄已在三四十间)思考过后开始各抒己见 : 龙蛇虎兔、牛马鹰狮;竹莲松菊、花柳草木、别墅村居四合院、大厦平房石拱桥……好不热闹。
我静静想了想,在纸上写下 : 茧中蚕、含羞草、湖心亭。
茧中蚕,白白胖胖、能吃会生?虽然这个优点我也不能完全否认吧,但你看人也不能光看表象呀!
我俩像,主要还是缘于它的前半生作茧自缚、后半生破茧重生。
含羞草,连小孩子都知道的特点:敏感、内敛。不过,我更喜欢用暴露年龄的歌词来描述一下它:“自开自落自清高,自怜自艾自烦恼,它不是存心骄傲,只为了美丽情操”。
还有,含羞草,没有了阳光,就有毒。
湖心亭,恰似无心之笔,却是最真写照。湖心之亭,你不过来,我不过去,你若来访,随时包容、开放。
湖心亭看过日月流转的故事,因为目光所及处幽远,所以看的到每个人的苦,即使他们之间在相互怨。
嗯,综上所述,这个家伙看似亲和,还是有距离感的。
茧中蚕代表经历,含羞草代表性情,而湖心亭则代表处世的态度。
湖心亭的特点并不入世,却已成为习惯。想来有趣,特别是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接触的人突然激增,“湖心亭”的结果更加凸显。
一个不动的点,起初对待所有人保持了统一的态度,统一的距离。
即便欣赏,也不亲昵;即便摇头,也含慈悲。
可慢慢地,人们却与我形成了远近亲疏、笑骂爱恨。
有的与我越走越近,有的离我渐行渐远,我则依旧如亭如镜,站在原地,平静地照射出我们的距离。
你来我欢喜,你去我不留。
我们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取决于对方的认知与价值观。也许这是我在我们这份关系中能给予对方最大的自由与包容。
似我这样风格的人,自然朋友少。也从未想去刻意交朋友。所以在这个基本上专属至亲的“私房日子”里收到这份礼物,除了惊喜,更是感动、感慨。
当然,这并不能否认其他朋友的友谊,只是这姑娘太有心了,不止一次。
其实她已经和我分别数年,是我能较少给出“好姑娘”赞誉的女孩,二十出头时就感觉她很美丽、沉稳,从来有什么委屈也不过多解释。如今年届而立、待字闺中,却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气质。
我问,好久不见你有动态,也不知现在如何?
她说,我挺好的,我也是有时候上班忙,而且平时也是自我控制尽量少玩手机,多看纸质书籍。
短短数句问候,便又各自去忙。
总觉得这样的女孩终会幸福,也应该幸福。
当然,这几年,身边出现了不少帮助我的人,领导、同事、同好、下属……有大事,有小事,我也开始学着把对他们的善意更有别于他人,记住点滴的恩惠,毕竟“以直报怨”,才能“以德报德”。
人生短暂,到了年纪越大,在友情方面,就不能再博爱了,还是可以有“分别心”的。
岁月会帮我沉淀那些厚重的情谊。
而我,则需要尽力破开我的茧,张开我的叶,修缮我的亭,希望有天能为这些真正的朋友们——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