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的爸爸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同许多艺术爱好者一样,他喜欢恬淡安静、没有喧嚣的生活。于是,他在崂山脚下西登瀛村附近包下了一个山头,在这里安了家。并在距此不远的文化街区捡着安静一隅,开了个人画室,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谈经论道,切磋技艺,于时光中丰满自己的理想。
木子该上幼儿园了。木子爸爸不喜欢现行体制内那种把儿童放在生产线式的教室里的那种教学方法,为了让女儿能在幼儿时期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木子爸爸就在自家包的山头上,为自己的女儿开辟了一个能尽享自然的幼儿园。聘请了两位老师,采用家长众酬的方式,启动了幼儿园的运营。不为营利,只为需求。一些有同样想法的家长闻讯赶来,纷纷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了这所特殊的幼儿园里边,于是这些小生命与这个园子结下了为期三年的成长印记。
这所幼儿园里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进行,没有使用像我们现行体制里那么系统的教材,但是确有一套属于他们的,被孩子喜欢,被家长认同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这里学会种植,学会收获,学会爬树,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烘焙,学会扎染。每个星期三雷打不动的远足课程,里边既有远足又有进入山里沉浸式学习认识各种动植物,还有山中巨岩速降、攀岩等相关的生存内容。所有的课程都是在生活中、在大的现实环境中进行,远远的离开了我们所谓的教室。但是,没有教室的课程,依然非常的丰富多彩,没有教室的课程,孩子们非常的喜欢。
走进这所幼儿园的时候,看见两个孩子在一棵玉兰树下玩耍,他们朝着树上欢快的喊着:“再给我摘一朵花!”我定睛一看,高高的玉兰树上一个小不点,正在树丛之中迈力地给同伴去摘花。他可只有5岁呀!这样的行为,即使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边,也是被老师极力制止的,因为有掉下来的危险,但是这里的孩子因为从小接受了相关的爬树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活动。
早上八点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像我们常规幼儿园里边整整齐齐的端坐在教室里边。他们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到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早上的第一次见面交流,可以一个人坐在树下静静的发呆,还可以主动的去投喂幼儿园中的两只巨大的中华田园龟,或者蹲在阳光下和幼儿园里养着的那只珍珠奶茶三花猫说一说悄悄话,还可以进入幼儿园的菜地去观察昨天锁定目标的那朵黄瓜花到底结黄瓜了没有……一切行动都源自生命最本真的需求。
下午放学时间,如果某位家长不能及时来接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会带着孩子到自己家里去与孩子共进晚餐。
在孩子们放学时欢乐的告别老师的时候,一位小男孩儿扬起脸给老师说:“老师,我们家的猫猫粮没有了,能借幼儿园的猫粮喂我们家的猫吗?”和蔼可亲的老师马上带着他去教室里边的饲养角,让孩子自己依据需求装了足够的猫粮带回家。
每一个回家的孩子都会从老师手里接过一个小小的布袋子,拎着回家。我感到好奇,问他们拎的是什么呀,孩子们说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打开来一看,里面装的是干干净净的小麦。原来这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种植的小麦丰收了。他们经过播种、管护、收割、脱粒之后,将收获的小麦分给孩子们带回家,可以直接用来煮粥喝。
木子已经在自己家开办的这所幼儿园上了两年了,再有一年,她的幼儿园生涯就要结束,而伴随着木子幼儿园学习生涯的结束,这所幼儿园是否也将完成他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