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三个法西斯国家,除去搞笑的意大利外,其余两个,在前期作战中,打得有声有色,这是不容置疑的。
1939年,日本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北进苏联,还是南下逐美?
北进的好处在于能够于德国会合,一起打世界,但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它不是不懂;至于南下,等同于与美国正面为敌,可富贵险中求,一旦站稳脚跟,太平洋、澳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尽入囊中!
不过战争不是输了可以推倒重来的过家家,任何决定,都得三思而后行,加之苏日之间恩怨已久,早在1904年双方就出手较量。
日本占领我国的东三省后,更是与苏联直接接壤。边界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前提下,日本的关东军,又想仿照九一八事变。
鬼子的想法很恶毒,先跟你打一场,试试你的态度和实力。要是打赢了,立马宣战,打不赢也没关系,反正德国在那边虎视眈眈,到时候认个错道个歉,苏联为了杜绝两线作战,恐怕会暂时捏着鼻子化干戈为玉帛。
于是1939年5月中旬,日本集结兵马,在诺门罕地界,跟苏联搞起了摩擦。
此次战役,它们双方配合的很默契,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一方说出宣战二字,就好像是一次小规模的边境冲突。
可是,双方投入的兵力,却达到了20万。而日军更是出动了731细菌部队。
战役历时135天,苏联在朱可夫的领导下,实施的地毯式轰炸,消耗弹药就高达31000万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1943年苏德的库尔斯克战役,够惨烈吧?双方投入兵力268万,消耗弹药不过是诺门罕战役的6倍多!
诺门罕战役后,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此战成名的朱可夫,因为苏联大清洗的魔爪已经渐渐伸向了他,一旦治罪,这位二战的元帅、斯大林的左膀右臂,必死无疑。
而被炸蒙了的日本,只能息事宁人,把目光望向了南边。
就这样,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爆发。
对于二战来说,诺门罕战役名不见经传,但是它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算得上是二战的转折点。
通过诺门罕战役,日军产生了不与苏联陆军为敌的想法,果断放弃了正面交锋,挥兵南下,使得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关头,能够兵行险着,咬牙调去远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