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星期五
在上博玉器馆,第一次参观以玉器为主题的展览,这里所陈列的玉器品类更是前所未见。
玉器馆位于博物馆二楼,走进玉器馆就可见正门右侧的展柜里陈列了一尊“玉神人”,颇有一些神秘感的雕像,雕像站立着,身形比列合理,通体呈淡黄色,表面带有自然的纹理和沁色,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玉神人头部较大,戴着的冠为平顶,上面刻有纹路装饰,面部独特,五官威武开阔,纺锤形的双眼往上挑起,显得炯炯有神,耳部有一对圆形耳饰,挺直的鼻梁下鼻头粗大,嘴巴宽厚紧闭,颇有几分威严和庄重。双臂交叉于胸前,身体腰部有线条装饰,双腿弯曲,分开站立,脚部也有简单的线条刻画,整体造型古朴,仿佛在诉说着古代的神秘故事。
“玉神人”作为玉器馆的代言,与他身后的代表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九个朝代的九件精美的玉器展品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幕“中国古玉器极简史”,首先引发了观众对玉器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遐想。
玉器馆的按照时间轴来陈列展品,分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9000——4000年),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春秋战国玉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秦汉南北朝(公元前220年——公元617年),唐宋辽金(公元618——1270年),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共六个部分,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玉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格演变,让人感受到玉器从礼器为主逐渐向装饰和玩赏转变的过程。
每一个时期的玉器都有很多精品的呈现,展陈力求表现不同时期玉器的多样性,比如在新时期时期的良渚文化,就重点介绍了玉琮,它主要用于祭祀、殓葬,流行至商州时期,这些玉琮以高矮不同,其造型内圆外方,颜色各异制作极为精美,尽管距今4000多年到5000多年的物件,除了精美,每一件上面都刻了装饰花纹,有的还是浮雕,以神人兽面为主,可是推测它所赋予的祭祀功能。其中一件神人飞鸟纹玉琮大约有30多公分高,深褐色,有15层,非常庄重,是少见的大型玉琮。在讲解器中还设计了动画,讲解玉琮的制作工艺,从制胚、打样、管钻、刻槽、刻纹到最后的抛光,帮助观众了解它的制作方法,体现了当时较高的琢玉水平。
展览所选的展品非常精美,在展陈上划分了朝代,还有各朝代很有代表的时期、阶段最典型的器物,这些器物不仅有名称的介绍,还有所属年代、功用、款式特点、流行年代、历史背景等内容,从一件器物到一种习俗、一个制度、一段历史,每一件玉器都在述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和文化。
从礼器到装饰的改变,体现了人们更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看到一组公元前16世纪到11世纪的动物玉佩,有鸟形、雁形、鱼形、鹿形、兔形、狗形、蝉形、螳螂形、蜥蜴形,他们器型很小,但形态逼真、灵动活泼,真是太让人喜爱了。到了公元前后,玉佩的款型更是复杂多变,除了形状变化,还有大量的纹饰出现,承载了吉祥如意、福寿延年、长宜子孙等寓意,玉环、玉带、玉人、玉杯、玉文房四宝、玉香薰等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以玉作器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人们不间断地保持着对玉的热爱延续至今。玉温润、洁白、坚韧等自然属性更被赋予仁、义、智、勇、洁等高尚品德,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它已经成为中华文明重要而独特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