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本能反应就是他人的行为导致我有这样的情绪!特别是像愤怒、生气、沮丧,都是对方的行为造成的!
但事实是真的这样吗?
经常听到家长说一个话,孩子考了50分,被气死了。这个气死了,真的是因为孩子考了50分导致的吗?
表面看起来好像真的是,但真实情况却不是的。不信你看世界上的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50分,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些事生气,有些事尴尬,有些是愤怒,有些甚至是开心。
既然每个人对同个行为有不同的情绪,说明情绪本身并不是由这个外在行为导致的。
《关键对话》的作者们告诉我们,我们的感受是有我们的想法创造出来的!
在观察到对方的行为之后,在某种情绪产生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的想法或情节,还加入了自己的判断,所以刀子我们产生某种情绪!
虽然这有点不可思议,好像很多时候,原来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但这好像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只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有不一样的心情,而不是改变对方的行为!
那我们要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呢?
1、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的时候,意识到并及时停止,寻找解决办法。但是光想还不行,要诚实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如果告诉自己我们暴力应对,是因为“对方咎由自取”,那我们肯定不会考虑改变这种做法。
如果我们脑子里蹦出来的念头是“是他们先招惹我的”,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很合理,那我们也肯定不会产生改变的动力。
所以,当错误的想法迫使我们采取沉默或者暴力应对的方式时,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2、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在回顾自己的行为原因时,对话高手会马上从审视错误行为转移到探索潜在感受。
因为审视批判自己的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是通过审视行为,去探索潜在的感受,当然这也并不简单。
很多的时候,我们对情绪一无所知,比如,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感到气愤,但其实真正的感受是尴尬和诧异。想要详细深入探索感受,可以看《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情绪篇》。
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备地了解问题出现的经过和原因。比如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尴尬和诧异,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在脑中形成了怎么样的主观臆断。
3、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过程我们要质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确定真实感受后,我们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感受是否正确?也是就是我们这个感受背后的想法是否正确?
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经常把想法当做不可改变的事实,唯有质疑自己的想法,产生正确的想法,才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感受。
这个前提就是不要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
4、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我们通过关注行为,可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要区分事实和想法,我们就要先分析我们感受的真正源头,判断是否为事实的方法呢,可以像放一台摄像机一样在录像,问问自己,我所说的事情有没有可以看到或者听到的东西作为依据?它是不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
我们还可以通过关注那些“过激”措辞来审视自己的想法,比如她除了瞪我还挖苦我,这些词语都是通过自己大脑分析后得到的想法,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5、留意是那种常见的“小聪明”
通过时间的推移,我们很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行为产生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要么我们的想法完全正确,这会推动我们朝检查的方向前进。
要么我们的想法不够准确,却呵合乎说明当前的行为,让我们感到理直气壮,觉得没有必要做出改变。
哇,如果是第二种状况的话,那带给我麻烦是必然的。就像我们陷入沉默或者暴力应对的时候,我们认为是他做错了,咎由自取,我才会采取暴力应对的,这样分析,好像自己的暴力应对很符合常理,但这仅仅是让我们在做这些错误行为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而已,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我们错误的行为可能导致更加可怕的后果。
那么怎么去摆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呢?
作者推荐用三种方法:
(1)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当成无辜的受害者,但其实往往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要掩盖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这样做,我们自己可以明智地避开自己的做法或者不作为造成的问题。
如何改变受害者想法?——问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这个问题可以帮我们从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2)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这种有这种想法时,我们会把理智而正常的人变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然后把问题全部归咎于对方的邪恶目的,仿佛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救世主一样。
在受害者想法中,我们会夸大自己的无辜,但在大反派的时候,我们会过度强调对方的错误和愚蠢之处。
其实,受害者和大反派的想法本质是对事实极不公平的歪曲,出现这些想法表明我们在情绪失控时对双方作出了双重标准的判断!
当我们自己犯错时,强调我们是受害者,只是好心办坏事了而已,当对方反促是,我们会抛出大反派想法,强调和夸大对方的邪恶目的和错误表现。
原来双标是这样的想法造成的,本质是是对事实的不公平歪曲,深层次的原因是逃避责任。
如何改变大反派想法?——问自己: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对方视为充满人性的人。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也会逐渐淡化。避免我们自己去情绪化去对待他人,为自己辩白。
但询问这个问题,并不是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找借口。如果他们确实有错,我们可以以后找机会解决。学会把对方当做正常人看待,目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这样做可以让我们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原因,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经过长期经验的累积和技巧应用的成熟,我们会慢慢越来越不关注对方的行为目的,不再沉浸于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而是关注其行为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这样我们不但会消除自己的过激情绪,还能让我们彻底放松地投入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对方的真正目的。
(3)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
这种想法的特征是,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力做出任何积极努力或表现得有所帮助。
当我们把对方的行为视为是习以为常和难以改变的习性时,无助者想法会很容易出现。
如何改变无助者想法——问自己: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希望为自己、他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
要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无助者变成行动者,开诚布公的讨论问题,而不是任由自己成为一个”怨妇“,这样就可以积极承担对话责任。
变成一个参与者、行动者,积极主动的为自己的行为和对话负责任,成为情绪的主人,成为追求幸福而不是判定对错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