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奥根·赫里戈尔
整理人:迷迭香 Cynthia
时间:50分钟
页数:87页
推荐指数:5颗星
这本书写于上世纪30年代,是描写一位德国作家、哲学家赫里戈尔教授从自己在日本学习箭术的经历入手,阐述禅道修行的方法与感受。赫里戈尔教授说他身为欧洲人,直接学禅有困难,所以不得不借助一项外在的运动。其实他这样就很符合禅的精神,跳过了传统的种种包装,以行动来直接切入禅:禅是活生生的体验,不存在于任何语言文字之中。
体验什么呢?体验当下真心,即一种不带丝毫贪求,也不带任何憎恶的平衡心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无分别地全然解码,于是就可以从所以烦恼痛苦中解脱。通过赫里戈尔教授习箭过程,我们看到一个初学箭道者因为缺乏当下真心,学箭每一个阶段对他来说都说困境是折磨,仿佛一道道无解的难题。
书中描写到“完美的一箭并不在于那恰到好处的时刻,因为你并没有把自己从自身分离出去。你不要把力量集中在如何获得成功上,而是要集中在预见你的失败上面……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目标的,没有动机……把你从自己那里解放出来,抛弃原有的一切,这样你就一无所有,只有没有目标的紧张状态。”
射箭都是有目标的,但这本书里老师却告诉赫里戈尔教授要扔掉目标。作者借由射箭去习“禅”,
射箭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在老师的带领下,作者先是学习正确的呼吸,然后是拉弓,最后是放箭。在那里,射箭被作为了一种艺术来对待。借由身体去修炼心灵,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反观生活中很多健身只是在塑造身体、增加肌肉,而非通过塑身去修心,去达到身心平衡,以及身体和心灵的共同进步。书法也好,绘画也好,也许都是这种由心到手的过程,正是这种身心连贯,身心融合的状态,才让艺术家把自己的全部情绪和想法借由手,笔落实在纸上。
文中提到的很多描述都让我想到现在时髦的正念,比如专注于呼吸,放松,专注于当下,目标和负面情绪对自身而言都是一种干扰。书里面提到的很多状态和感悟,像“让艺术成为无艺术,射击成为无射击,没有弓与箭的存在,老师再度成为学生,大师成为新手,结束既是开始,而开始即使完成。”若是以前,怕是理解不了。现在,似乎悟得出来一些,只有渐修才来顿悟。而顿悟之后,也还需要持续的渐修。渐修与顿悟,不可以分割。就像赫里戈尔教授从学禅到学箭再到悟禅的反复一样。
无论是不是要修禅,内心有种东西被支持了,随之而来的是力量,是坚持的动力,是无所谓畏惧的笃定。人们常说的“修行”就是练习吧。“顺其自然”,“苹果熟了自然会落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话和这本书所要传递的相通,放下控制、忘记自我、全然投入、全然接纳和承受直到不能承受,看看会发生什么,而这一切一开始只是刻意为之,久而久之就会内化为不刻意。
习箭术,经过每一个关卡,每一次突破,最后用身心领悟人箭一体。和所有修行一样,最后的修行就是对自己的修行,这才是禅的真谛。就像如果你问一位禅师,什么是禅,他会答:“我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若他热爱大自然,他也许会说:“昨日天晴,今日下雨。” 我在想,教授是在说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心无杂念的投入状态,与周围浑然完全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来说,箭术不是箭术,是心术,王阳明指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和“知行合一”即为如此。如果心无旁骛,做到专注的境界,许多事情就变成心灵的修炼,从而自然最终可以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