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是被窗外的鸟鸣叫醒的,心情不错。景区的早晨和傍晚通常是最惬意的,赶紧起床出门看看。
早饭后爬大别山,这是三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爬山。
中国从来不缺赫赫有名的大山。提到安徽,我们很容易想到黄山,但其实在与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区域,大别山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座凸起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庞大山脉,有些另类,在景观上也并没有比其它名山大川更秀美,但地理位置重要,尤其是军事作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别山这个名字起的恰如其分,它横跨鄂豫皖三省,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将淮河和长江分隔南北,且南北气候、降水迥异,是中国地理生物气候文化的分界线。
有关大别山名字的记载,早见3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民间也有多个传说。其中一个相传李白(也有传是司马迁)曾到此,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放眼南北两侧,风光截然不同,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由此而名。
大别山区自古人杰地灵,孙叔敖李时珍毕昇都诞生于此,黄梅戏也诞生于此,连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都多次说自己是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大别山区还坐落了两所全中国最有名的中学,黄冈中学和毛坦厂中学,黄冈中学在湖北境内,毛坦厂中学就在安徽六安。
大别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红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中国人都不陌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它西望武汉,东守南京,像一只楔子一样,紧紧的钉在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对当时国民党首府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也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理前提。
以白马尖为核心景点的大别山主峰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是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亦是整个大别山区的核心旅游景区。
山门前照例各种打卡。
登山途中不时与盛花期的杜鹃以及各种颜色的野花相遇。
越往高处,挺拔高大的“黄山松”组成奇松画廊,伺立两旁,履行迎客职责。
后半程石阶陡峭,体力也快濒临极限,最后400米几乎每走二三十个台阶就要停下喘一会儿,脱了外衣仍然汗透。
但是只要稍微歇口气,就有各种精神找乐。
室友李君曾经是个马拉松跑者,果然有底子,显得挺轻松,不但一路领先,感觉连汗都不出,在山脚穿的毛衣外套到山顶都不用脱。老话说的好,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那些身体好的。
全团登顶9人,用时比预计的长,其他人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中途返回。
在石头垒的“1777”(寓意白马尖海拔1777米)前合影。
老抽飞了一下无人机,以上帝视角俯视一下这座英雄山。
除了我们,陆续登顶的有好几支队伍了,都是年轻人,打了好几面旗,红黄蓝绿都有。年轻人耐心而有节制地等我们这支大叔大妈队拍完合影和单影、飞完无人机后,不知谁挑事,那几支队伍“斗”起来,在论资排辈,看谁有资格在我们之后去“1777”拍集体照。有个叫“龙首队”的比较嚣张,说谁的队伍到齐了谁拍,但好像没有哪个齐的,又有人说按到达的百分比,有的立刻说他队有60%以上了。我的胜负欲不输他们:我们100%!年轻人很有涵养,看破不说破:你们厉害!另一个坐在那汗如雨下但嘴硬,说他们轻轻松松谈笑间登顶,我也看破不说破: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孺子可教,接:大姐说的极对!山顶各种喊话,很是热闹。
消了消汗,留他们继续在峰顶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地欢呼,变着花样拍照拍视频。“大姐”心有不甘:我年轻过,你们老过么?
参谋哥、老抽还有张涛两口子以前都走户外,下山的时候,参谋哥把登山杖给了我,还借给我一副护膝,仗着这套专业装备,膝盖没废。
但是解下护膝的时候,发现护膝包裹的膝盖处的牛仔裤全部汗透,可见出汗无数。“杨过”的身体还是有些虚。
团队里有位大叔给我印象很深。
这位大叔是所有叔、姨辈儿中爬的最高的,离峰顶只有二三百米。有人建议大叔继续,不差这几百米,应该登顶。大叔坐在能看见峰顶的石阶上,淡定地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不爬了,还要下山。大叔智慧啊!与咬紧牙关用尽极致登顶相比,同样值得钦佩。想起途中我气喘如牛超过大叔时,大叔还是淡定地说稳着点,匀称使力。大叔哲人也!
午饭后继续赶路,今天的住宿地是韶山。
晚上十点多,终于到达韶山冲。
爬完大别山再坐一天车,确实有点乏,明天腿疼是肯定的,时间也有点晚,但我们在韶山只住这一晚,必须吃吃正宗“毛氏红烧肉”,这一天才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