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课堂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说结合,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回答之妙,感受文言文语言之韵。
3.读写结合,分小组改编故事,学习杨氏之子的机智和礼貌。
【教学重点】
学习表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言文的韵味。
【教学难点】
读写结合,分小组改编故事,学习杨氏之子的机智和礼貌。
【教学过程】
一、表情朗读,背诵课文
1.表情导入,引导学生学会“察言观色”。
师依情境分别展示高兴与紧张的表情,让学生了解表情会说话,为下面的表情朗读做好铺垫。
2.出示课题,让学生读题入课。
3.仔细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和平时课文的不同之处。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文言文和白话文最大的不同是简练。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话,这样就能读懂了。
4.指名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惠”和“诣”的意思和用法。
“惠”:同“慧”,聪慧。
“诣”:拜见,专门指拜见尊敬的人或长辈。
5.师范读《杨氏之子》,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表情,感受文中人物的心境。
6.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反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直至读得流利有味道。
7.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师示范背诵,然后指名几个学生轮流背诵,最后全班背诵。
二、咬文嚼字,细读文本
1.提问:课文说杨氏之子“甚聪惠”,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并小结。
2.进一步设问:除了聪慧,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为设果”可以看出杨氏之子不仅有礼貌,而且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夫子”是尊称,可以看出杨氏之子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未闻”一词,杨氏之子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说“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不动声色地“回敬”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可见他的教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点拨。
三、读写结合,丰满文本
师引领:有人说,《杨氏之子》写的是杨修的故事,但不是三国时期的杨修。我们暂且把杨氏之子假定为杨修,这样称呼起来比较方便。这篇短文只有55个字,但是含义却很丰富。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笔,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章写得丰满一些。
1.分组写作
第一排同学扩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注意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年龄、聪明。
第二排同学扩写“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注意: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要写出动作和对话。
第三排同学扩写“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要展开想象,通过对话描写把杨修的聪慧充分表现出来。
2.学生展示习作,师相机点评指导,学生修改。
3.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