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五、行平等位(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名為行平等位?】
這是第五科「行平等位」。第一科是「密護根門」,第二科「防守正念」,第三科「常委正念」,第四科「念防護意」,現在第五科叫「行平等位」。這個「根律儀」,「依標別顯」分成五科,現在最後一科「行平等位」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云何名為行平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未二、釋
【平等位者,謂或善捨或無記捨。由彼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善防護已,正行善捨無記捨中,由是說名行平等位。】
「平等位者,謂或善捨或無記捨」,就是你的心、你這個意識,或者在「善捨」的境界,或者是在「無記捨」的境界,這時候叫作「平等位」,這時候也不貪、也不瞋。若是貪、也是不平等,若是瞋、也是不平等。現在貪也沒有、瞋也沒有,心裏面這時候境界就名之為「捨」,但是有「善捨」、有「無記捨」的不同。這個「無記捨」就是不可以說它是善、是惡,叫「無記捨」。這個「無記捨」和前面「善捨」有什麼差別呢?你只是轉移所緣境,叫作「無記捨」,就是我現在貪心了,我馬上的把這貪心消滅叫它心裏不貪;起了瞋心了,立刻的不要起瞋心,心裏面處於無貪無瞋的境界,這叫「無記捨」。
什麼叫「善捨」呢?經過智慧的觀察,而改變了自己的心使令它處於清淨的境界,那叫作「善捨」。你要用智慧觀察;我為什麼不要有貪、不要有瞋?用智慧觀察的時候,這個時候把染汙心改變為清淨了,叫作「善捨」,這有點不同。
這是第二科解釋,下面還是解釋。「由彼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善防護已」,「由」那位修行人因為有了正念,這個正念對於自己「非理分別起煩惱意」有保護的作用,你這個正念發生作用了。「善防護已」,已經保護了,這個作用已經發出來了,保護他不被煩惱的侵略。「正行善捨無記捨中」,由於你這個正念的努力,使令你這個心從染汙的境界出來,能活動於「善捨、無記捨」的境界裏邊,轉移了這個境界了。「由是說名行平等位」,這就叫作「行平等位」。
這是解釋,下邊第三科結。
未三、結
【如是名為行平等位。】
是這樣意思。
巳二、廣辨二相(分三科) 午一、總舉(分二科) 未一、能善防護(分三科) 申一、徵
【云何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
前邊這個根律儀是「依標別顯」,現在下邊是第二科「廣辨二相」。實在這二科對比起來,「依標別顯」實在是略說的,是簡略的說一說。下邊「廣辨二相」就是詳細的說這用功的相貌。「二相」就是「防護諸根」、「修根律儀」這二個相貌,就是廣辨這二個相貌。分三科,第一科是「總舉」,先舉出這二個相貌,然後第二科再加以解釋。這「總舉」裡邊分二科,第一科「能善防護」又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云何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怎麼叫作內心裏面生起了不合道理的分別;也就是起了煩惱的時候「能善防護」?能夠善巧的保護自己,消滅了煩惱意而使令內心清淨呢?先是這樣的「徵」。
下邊第二科解釋,分兩科,第一科「防護諸根」。
申二、釋(分二科) 酉一、防護諸根
【謂於色聲香味觸法、不取其相,不取隨好。終不依彼發生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
「謂於色聲香味觸法、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心裏面怎麼樣能夠不生煩惱呢?就是這樣意思;這個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你不要取這色聲香味觸法的相貌,不要執著它,你不要執著它的相貌。這「不取隨好」,你不要取著它的「隨好」,就是這樣就好了,就可以了。下邊再詳細解釋什麼叫作「不取相」和「不取隨好」?這裏面說,你要保護你內心清淨,就這樣做就成功了,就是「不取相」和「不取隨好」就可以了。
「終不依彼發生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終不依彼」就是從始至終,我這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開始乃至到最後,我的心不依彼色聲香味觸法「發生諸惡」,發出來「諸惡」的「不善尋思」,這些有罪過的、沒有功德的那種分別心,不要生分別心。「令心流漏」,你若生出來「不善尋思」;這個「不善尋思」是心所,「令心」這個「心」是心王,這個心王不能自主,就隨看染汙的心所去活動去了,去流動,「流」者「動」也;這個動不是好的動,「漏」就是引出很多的煩惱。就像有人瘡,瘡裏面流膿,就是那樣子。你的心流出來很多的煩惱,就叫作「漏」。
酉二、修根律儀
【若彼有時忘失念故,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離取相、及取隨好,而復發生惡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律儀。】
前邊是「防護諸根」,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不取相、不取好」,不依彼境界引出來種種的不清淨的分別心,不要生出這些不清淨的心,這就叫作「防護諸根」。
現在下邊第二科「修根律儀」。「若彼有時忘失念故」,那個修行人有的時候有正念、有的時候正念忘掉了,失掉了正念。「或由煩惱極熾盛故」,為什麼正念失掉了呢?或者是因為煩惱的力量特別大,就像那個火燃燒起來很猛,這個貪瞋癡的煩惱一動起來,這不得了;這個正念沒有力量、正念就隱沒了,這個煩惱在活動。這就是,失掉了正念以後,就有這種事情了。
「雖離取相、及取隨好,而復發生惡不善法」,就算是你這個時候沒有「取相」、沒有「取隨好」,還是發生了很多的罪過,發生了「惡不善法,令心流漏」,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便修律儀」,你就修這個正念,把你的這個煩惱要取消它。前面是正念有力量根本不起煩惱,這就是保護諸根。現在這個「修律儀」,就是煩惱已經生起來了,這個火已經起來了,起來了、你趕快用正念來滅火,這叫「修律儀」。它們二個的差別是這麼回事。
申三、結
【由是二相,故能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
由這二個相貌,就是二個階段;一個防護諸根、一個修根律儀,這二個相貌。你有這二件事「故能」,你就能夠,你有能力「於此非理的分別起煩惱意」,能保護住,不受它的傷害。這是能善防護。(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