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我常常不自觉地化身为一个“讨好者”。我会敏锐地捕捉他人的情绪波动,仿佛那是我自己内心的晴雨表。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言语的回应,我都精心雕琢,力求契合对方的期待,只为那一抹认可与接纳的目光。
当与朋友意见相左时,我不会轻易地坚持己见,而是委婉迂回,生怕尖锐的反驳会刺痛彼此间那根友谊的弦。在群体之中,我总是那个默默承担额外任务的人,哪怕自己早已疲惫不堪,却也不愿拂逆他人的意愿,只因害怕被视作不合群或者不够友善。
我用心地记住身边每个人的喜好与忌讳,如同守护着珍贵的宝藏。聚会时,我会提前准备好符合大家口味的零食;交谈中,我会巧妙避开可能引起他人不悦的话题。然而,在这看似周全的讨好背后,有时我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暗自思索,这样的自己是否在不断地迷失于他人的目光里,而渐渐模糊了自我的边界与本真的模样。但即便内心有此疑虑,在新的一天到来,面对他人时,那讨好的本能似乎又会不由自主地悄然开启,继续在这充满人情世故的道路上,以一种看似高情商的姿态,小心翼翼地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