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策略产品经理课程”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接下来我会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享,它们分别是: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与联想
课后找到有效的输出途径
课后不断的回顾与迭代
一、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学习就会有较强的针对性,个人会在潜意识里进行思考,调动起大脑的积极性,这里的问题可分为2个方面:
一方面是课前的问题,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在学习策略产品课程有着一些疑问,比如:策略产品经理在做些什么事?他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他们做事有什么套路?也就是方法论是什么?记住这些问题,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
另一方面我们课程是每周学习一个章节,而每周都会有一个作业,我们可以用这个作业里的问题作为我们学习时的疑问,带入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二、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与联想
总结
其实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又例如我看到有同学在之前的分享会中将自己整理的脑图分享了出来,这个脑图总结的特别棒,结构特别清晰。
联想,我记得有一本书里说到,学习其实就是将你新学到的知识与你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我看到的牛逼的人在这方面做的特别棒,首先他们本身链接能力很强,能快速将新知识链接到已有的知识上,进行融汇贯通;其次由于他们链接能力强,所以他们已有知识就会越来越多,因此能连接的触点会很多。
联想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联想
a. 相关联想,例如我们策略产品通用方法论是“定义理想状态”,“拆解未达理想态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验证是否解决”。而这个方法论与“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方法论是“澄清问题:澄清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分析问题:分析差距存在的潜在原因”,“提出假设:假设其中的部分原因”,“验证假设:收集数据以验证假设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b. 扩展联想,其中阶段性调研有一节课中讲到“根据合理的逻辑框架”进行问题分类汇总,主要原则是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课程有罗列一个框架,我们其实可以去找一些现成的框架,例如:PEST分析框架,过程法,公式法等
C. 应用联想:在策略四要素中,我们通常是通过“用户-场景-行为”分析进行 “输入”要素的提取与归纳;那么其实这种方法是否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功能型”产品的需求发现里?通过分析不同用户在同一场景下,相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我们的产品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其中的需求。
三、找到有效的输出途径
首先作业是个非常有效的输出途径,因为只有应用了,学到的知识才有可能内化;其次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项目中去应用,即使我们没有在做策略产品的工作,其实策略产品通用方法论是可以运用到我们工作中各种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第3点就行分享与交流,我们可以在群里交流,也可以在公司与其他同事分享。
四、不断的回顾与迭代
根据记忆曲线,一个知识如果没有经常应用或者定期回顾,它很容易被遗忘,因此我们要时不时的把这套方法论拿出来回顾一下。这里的迭代指的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业的迭代,我们可以多查看优秀作业的思路,大家如果认真看了优秀作业与点评的话,可以发现优秀作业不都是整篇都优秀,有时候是有的地方做的特别出色因此被评了优秀,我们需要学习这些优秀作业的思路,并且在迭代中运用到自己的作业里。第二个方面迭代是理论的迭代,在回顾过程或者应用过程中,如果自己对于该理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或者扩展可以对其进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