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直在苦恼,为什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看起来似乎忙忙碌碌,从早到晚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满占用,但是沉下心来后,细细地捋一遍每天做过的事情,好像都不是自己计划好的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时候早上起来时有个很粗的想法,但是事后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更多情况下,早上的计划到了中午或下午出于各种原因就取消或缩减了。
今天在听节目的时候,正好无意中听到两个人聊天谈到了时间管理的课题,介绍了德鲁克提出的效率和效果的差别和我们思维上对于时间管理的误区。谈话中后来还提到一本书,《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是前苏联作家格拉宁所著,作者在书中这么说:“我之所以对柳比歇夫产生兴趣,正由于他不是天才,因为天才是无法分析的,好在天才也不用去研究。天才只适合于让大家来赞美。”
今天很开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简直就是我辈凡夫俗子之救命稻草啊!
《奇特的一生》 在介绍了柳比歇夫的大量评价和成就之后,在第七章介绍了「时间统计法」。「时间统计法」简言之,就是每做一件事情,记录下它花费的时间。然后,每周、每月、每年汇总和分类,看自己的时间是如何用掉的。
在时间统计法之上,本书也提出了一些注意细节:
一、应该统计纯时间
本书强调时间统计法应该计算纯时间: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 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 11 小时 30 分。
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纪录的一个月是 1937 年 7 月,我一个月工作了 316 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 7 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 25% 到 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最后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方法。
二、学会利用碎片时间
书中把碎片时间称作「时间下脚料」:他只是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 “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还是在克里米亚,他已经注意到边走路边打毛衣的希腊女人。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三、学会集中注意力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 3 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 3 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四、学会总结
柳比歇夫有种罕见的才能——随便哪本书的作者,凡有独特的见解,他都极善于汲取。有的书,一张纸就够;某些大部头书,需要几张纸来归纳。它们的精华同它们的厚度怎么也不相称:大量的插图、表格、附页、书皮。
五、不要说没有时间
人们常说,太忙了,没有时间做某某事。其实这是一个借口。如果你自己尝试做一下时间统计的话,你就会发现时间大把大把的有,只需要你有执行力。
而且,大部分情况下,稀缺的资源才会被珍惜。如果让你把工作辞掉,把时间留出来专门做一件事,你反倒很可能做不好。
书中是这么说的:
我想以我的一个朋友来作为反面的例子。他曾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科学家,后来又担任过一个很大的研究所的所长。马上我又想起我熟悉的一个作家类似的遭遇,随即又联想起另一个作家。职务确实剥夺了他们很多的时间,而且妨碍他们开展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了这些客观情况的制约。
他们都幻想能摆脱,并经常说,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要大干自己心爱的工作了,因为陷于各种繁杂应酬活动是很难写出书来,更不可能从事科学研究。
他们终于摆脱出来了。每个人都盼到了这么一天。但很快发现,他们谁也不能工作了。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方法,对于我来说,目前只需要将第一步做好,先记录下每天的时间流水账,然后检查一下自己时间表的合理性,进而改进。
新的一天马上开始了,明天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