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中考试,又到了题海战术时刻。通过最近做的几张试卷,发现效果甚微,甚至做的越来越差。通过观察试卷,调查学生,发现问题出在了“阅读”。读不懂题,也就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由此,我才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算题以及解答问题就可以了,它是对学生所有能力的锻炼以及提升的过程。
由于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及生活背景的制约,阅读数学问题时,往往看不懂、不会做,或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此时,学生往往会把困难归因于问题太难,归因于自己缺乏阅读能力。在往常的数学课,我只要求学生去阅读数学问题,却很少教他们如何阅读。对于阅读中的划线、圈点的方法虽然有介绍,但对如何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却很少讲授。为了让学生积极地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阅读策略。如何进行数学阅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及时反馈信息
课堂阅读实际是一个交流信息,检测阅读质量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提问,作题,互相讨论等方式来及时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这样指导阅读更具针对性。
2、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应用题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
3、总结信息,建立数模
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 例如由....比...... 多百分之几等联想到两数之差除以单位“1”,求单位“1”用除法等,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列数量关系式的方式来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
4、解决数模,回顾检查
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一是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中的条件并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判断所列关系式是否符合生活经验;四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大多数的课堂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也让我明白了以后在课堂的改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快乐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