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我又爱又恨的消遣。爱是坐在大屏幕前 ,舒服的窝在座位上,饮料和零食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时不时拿起来啜饮两口,美美的享受与现实剥离的几个小时——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我这么认为。
恨则来自于看到烂片和尬演的时候,我替人尴尬的毛病会让我坐立难安,恨不得手里捏着一只巨大的鼠标,把进度条直接拖拽到结局——不离场是出于对自己电影票钱的尊重。
判断一部电影是好电影还是坏电影的价值尺度很难把握,不同的观影人有着不同的体验,“好”或者“不好”,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评判。更何况,在今天,影响一部电影的口碑、风评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主创团队、故事架构、服化道的水平重要,粉丝下场、舆论裹挟、资本导向、价值观念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小觑。虽说经典如老酒,咂摸一口,满口留香,但也不是每一部过去的作品都能称之为“经典”,如果是菜汤,过了这么多年,打开也只会有沤烂的潲水味让人做呕。
乌尔善导演最近在院线热映的作品《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取材并不新鲜,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经纬,不同的信仰、文明、习俗让关于仙魔的故事在一代代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体系完整,逻辑清晰。远有《山海经》《淮南子》,近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小的时候我还极爱看各种画本、传奇、演义,家里有一本破破烂烂有头没尾的“杂书”,依稀记得是讲济公的故事,也着实痴迷过一段时间。
作为中国传统神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封神榜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不能说妇孺皆知,也算家喻户晓。杨戬、哪吒和国人心中几乎最早的红颜祸水形象——苏妲己等诸多人物和故事,更是屡次被搬上银幕。在这部电影上映前期,网络上关于“历来影视形象中,哪位女演员扮演的妲己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个话题,也着实热闹了一段时间。甚至由于新电影的妲己扮演者资料较少,唱衰之声颇多。其实最开始出现的一片唱衰之声,又何止针对妲己一人呢。不以“阴谋论”做出揣测和猜疑,但大家对这部电影态度,也恰恰说明,取材于传统题材的电影,拍不好的比比皆是,观众“苦烂片久已”,生怕自己再被(伪)“鸿篇巨制”,骗进电影院,然后伤钱又伤心。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口碑逐渐反转的过程非常“反套路”。我不知道几成人是被质子舞和洋溢的荷尔蒙吸引进入电影院的,但是我身边的同事们确实在这一点上对我进行了“安利”。我看电影基本上不太爱看热映,于是很多电影等我动身的时候,已经下架了是常有的事。还好这部电影在档时间足够长,末班车选手也成功上车。
故事以于适扮演的姬发的视角展开,刚开始,耳边传来讲述故事的声音,口吻青涩的如同树上刚摘下的青苹果,我个人感觉一般,看着宏大的画面,仿佛配了动画片的配音总觉的有点单薄。但很快,屏幕上一朵雪花落在死去的士兵眼睛之上。雪花在这里不再诗意和浪漫,战争的冷峻与残酷化作冰凌,布满年轻战士刚毅的面庞,看着这个人形冰雕,我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的雕塑和战士,这种美本身就带有一种力量与崇高。“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这一场战争,真的如此时姬发所理解那样,是一场“义战”吗。
和很多故事出场时,殷寿已经“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得到王位的情节不同,在这里,质子们渴望得到心灵上的“父”殷寿的认同是为“子”,殷寿渴望超越他的哥哥,名正言顺的太子,得到父亲的王位,摆脱为“臣”的情况成为“王”。狐妖附身于苏妲己之后,超自然的力量成为殷寿的“欲望放大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关于弑父的预言与情节,是“子”脱离“父”、“父”拥有权年,成为“君”的过程。
写到这里,不难理解有些观众认为这部电影的叙述中存在西方式的元素,稍微了解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就会知道,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弑父娶母”,以及宙斯等几代至上神的更迭换代,背后都有着“弑父”的情节。这️在东方神话的故事里,是违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价值体系的不可想象的“大罪”,哪怕在封神榜更广为人知的情节里 ,李靖杀子的故事好像更被人所接受。在关于“愚孝”得诸多故事里,子女愚孝的对象,也往往会有意地规避“父亲”不贤的形象,而是塑造一个愚昧的老妇人形象,其中春秋,不言而喻。
所以,这部《封神》的看完,一种爽感确实让人觉得有些”西方相“ ,可它的内核仍然是“东方骨”。整个电影中存在瑕疵,但更多的事惊喜。我很怕这种取材于传统神话的片子成为一堆典故玄之又玄的装腔作势与古典元素的盲目堆砌,幸运的是,它没有,这真是让人长舒了一口气。对于扮演姬昌的李雪健老师的口音等问题我觉得并不影响整体观感,甚至没有扮演姜王后的袁泉和扮演申公豹的夏雨是两口子,杨立新和杨玏这对父子没扮演父子这些点让我出戏。果然,演员要保持神秘感是有道理的,毕竟谁也说不好是无伤大雅的惊喜,还是影响体验。
对于电影本身,我不打算剧透太多,这确实是一部值得进入影院一观的佳作,遗憾的是,要是3D版本,很多的大场面应该更震撼。片方后来续放出来的物料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很清晰的信号——片方是有在好好打磨这系列的电影的。而观众也在自发成为“自来水”,甚至“循环水”一刷再刷。甚至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我都觉得很值得单独拿出来进行呈现。
在更多人“用脚投票”的今天,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