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
8个笔记
名人名家评论
在你比较年轻的时候,你爱上一个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被人伤心,你伤其他人的心。无论通过这一切你是不是真正能够学会怎样去爱,无论你是不是曾经爱过,真正爱过,这些都是重要的事情。
中文版序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第一部分 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事实上,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而且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长期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成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成年生活也极为糟糕——婚姻不幸,精神恍惚,容易遭受意外事故,而精神病院或者监狱则可能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
可以断言,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也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漫漫人生路。本书分成了四个部分, 自律, 爱, 成长与信仰, 恩典, 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心智成熟要经历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痛苦并且是艰难的, 是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努力达到的。
人生困难重重,可以消除吗?可以回避吗?如何才能克服呢?派克的回答是,这些困难不能消除,也不能回避,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同时,人也天然具有克服人生困难的能力和智慧,正是在不断克服人生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
有人说成熟使人圆滑、世故,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也有人说成熟意味着责任、担当,往日的自由不复存在。所以当岁月使人沧桑了容颜,遗落了童真时,很多人开始反感“成熟”这个字眼。
其实,正如尼采所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不必向别人证明什么,也不需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而是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愿望,成为真正的自我。
然而,“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要做到心智成熟谈何容易。
书中第一篇谈到了“自律”,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自律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所谓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现实、持续平衡是实现自律的四大原则,促使我们自律的动力是爱,阻力是懒惰,终极力量则来自我们自身。这条心智成熟的路艰难曲折,越往后走人越少,但这条路对每一个人都敞开着。如果将这四种原则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罗斯福说:“有种品质可以让人在碌碌无为之辈中脱颖而出,不是天资,不是教养,而是自律。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的秘诀是两个字:“自律”。他一生讲求修身养性,平生没有一天不读书,临死前还在不断反省和修正自己。
什么才是正确的爱呢?
检验爱的最好方法就是时间,当激情褪去,在平淡日子里的相知相守,才是真正的爱。被呵护和滋养的感觉固然很好,但这这不能算做爱,只是极度的依赖罢了。正如斯科特·派克所说的那样,正确的爱,是遵从内心的意愿去爱他人,并且付诸行动。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自己和爱的人在心智上达到成熟。
斯科特·派克在书中还说:“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乃至百万计的风险中,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然而,现实生活中,“持之以恒”并不容易做到,拖延和懒惰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通病。
懒惰是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在消耗着我们的能量。
兹心认为,对付懒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心智方面开始努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积极争取,坚持不懈。只有战胜心智上的懒惰,一切向上的努力才会有成效,我们才可能越来越好。
毕淑敏说:“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让心灵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涅磐,无人作陪。每一个强大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孤独而艰难的成长之路,熬过去了,那就是你的成人礼。
正如书中写道:“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其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我坚信,任何人、事,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打磨,才会流光溢彩,人生才能凝爱成珠,破茧成蝶!
尼采所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不必向别人证明什么,也不需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而是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愿望,成为真正的自我。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原来大家都很苦,这样我也就心理平衡。
人生这么苦,如何才能勇敢面对呢? 两个字: 自律
如何才能做到持续自律? 1个字“爱”
自律, 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对可以拒绝成熟。
克服人生困难,促进心智成熟自律,体现在下面4个方面:
- 延迟满足。越能控制自己,心智就越成熟。
- 承担责任。“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而不是推卸给别人
- 尊重事实。 世界不断地变化,要不停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思维。
自律是我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约束、指引自己的行为,但我们有时也要问,所用的价值观念本身是不是可能有问题?这本书里讲,人小时候可能会因为某些经历产生一些固化的概念,这些概念和后来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有的人这时就会抱怨世界错了,但实际上是我们用错了人生地图。对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忠于事实,不断修复自己的人生地图。用符合事实的人生地图来指引自己,这才是理性的自律。
人要实事求是,找到正确的人生地图,删除过时的人生地图。 - 保持平衡。 通过骑自行车案例,启发人要懂得放弃,不能什么都想要。”我永远不会忘记9岁那年学到的重要一课。那年夏天,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整天骑着车到处玩耍。我家附近有一段陡坡,下坡处有个急转弯。一天早晨,我骑着车飞快地向坡下冲去,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真是棒极了。假如刹车减速,必然使快感大打折扣,所以我这样盘算:到了下面转弯处,我也绝不减速。结果悲剧很快就发生了——几秒钟过后,我就从车上摔了出去,四仰八叉地躺在树丛里,身上多了好几处刮伤,崭新的自行车也撞到一棵树上,前轮撞变了形——这就是失去平衡的后果。“
放弃依赖他人,放弃根深蒂固的观念都会带来痛苦,但是回避这些痛苦,心智也就无法成熟。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你或许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要追求精神的发展呢?”坦白地说,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幸福的本质所知甚少。或许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