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常常感觉精疲力竭和束手无策。很多情况下,弄不明白究竟是孩子闹脾气还是大人在发泄情绪?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一定要和孩子分个是非对错?事后察觉自己很幼稚,这又是为什么?
本书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情绪激动时自己也难以控制,而在心态平和时,却总能保持冷静和清醒。说白了就是弄明白脑子里有两个朋友,一个朋友叫杏仁核,她比较情绪化,有点像失控的自我;另一个叫前额叶,他就是那个机智如我的日常。
这好比是一对兄弟,假如两兄弟都很厉害,那受伤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而当哥哥能控制住弟弟时,整个局面就变得可喜欢乐。当弟弟无法无天,像孙悟空那般的“大闹天空”就恢复到我们那些鸡飞狗跳的场景里。
对于养育中碰到的任何负面情绪,我们都可以通过方法和训练来慢慢化解,不要总是奢望一针见效的结果。世上真有那么有效的药方,为什么不早早拿出来分享,造福世界。
针对本书中提到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是每次办法那么快的一步到位,却可以采用项目化的形式,一块一块地学习和拓展,试错和改正,这样循环着。
例如,如何教会孩子更好地表达和化解负面情绪。包括我们大人在内,很多人除了本能的怒吼和发脾气之外,似乎都不曾用过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吧。
学习就是让我们可以随时地更新自己的大脑,更新知识库,更新理念,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时俱进发展。那方法呢?是不是也会有更多样呢?
首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动手收集有关情绪的词语。虽然孩子不懂这些词的意思,随着一起收集的过程里,无形中丰富了词汇量。
第二,针对这些难懂的词语卡片,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时刻去用它。如何让它们在孩子的生活中常说常运用呢?那就是想办法建立链接,让孩子在睁开眼睛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换鞋的时候等等都可以看见它,念出来。
第三,孩子对于文字记忆很容易就忘了,那就陪孩子一起来做手工,各种情绪和表情通常用图画的形式来展现,会更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具体形象记忆。
一种能力的形成就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与其在一旁不停地监督孩子,倒不如陪着她一起来成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