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心中想到的世界,这样的言论也可以放在艺术家的身上。一个有悲伤情绪的人画不出来充满欢乐风格的画作,反过来观赏者也可以从一个人的画作中感受到画家当时的情绪状态。比如前文提到过的《卡蜜儿之死》,比如本文即将赏析的《六月三十日蒙托哥街》。
“莫奈基本上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即使在卡蜜儿身体罹患重病,莫奈照顾着两个幼儿,生活依然窘困的一八七八年,他的许多作品仍然充满欢乐与希望,朝气蓬勃,尤其是这一件《六月三十日蒙托哥街》。”
用“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句诗来形容我头一眼看到书中展示这幅作品的感受应该是最为贴切了。最上方是不用加滤镜的天空搭配画中满眼的法国国旗,还有依稀辨认出画两边的大楼,以及画最下方疑似路上参加庆典的人群。
“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列强在亚洲、非洲都拥有殖民地,希望展示交换各地商品,作经济与文化的跨国交流,因此有了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念头。”“欧美列强借世博会宣告自己国力的强盛,炫耀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实力,因此常常在会场悬挂国旗,举办大型活动,造成热闹的声势。”
想想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参观,估计那场面也得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级别的吧。要知道那可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华夏大地又一次展示国力的盛会!
经过这次巴黎世博会,莫奈再一次用他的作品诠释什么是“印象派”,画自己印象中的景色:相同的主题,他还创作了另外一个版本,名为《巴黎蒙托吉尔大街》(又名1878年6月30日的庆祝活动),这幅画同样是记录1878年6月30日巴黎世博会的闭幕式。这一幅画同上一幅相比,以直截了当的描绘手法,让置身“画”外的我身临其境,仿佛也和画中人一起参与正在进行的闭幕式庆典,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由此想到了北宋诗人宋祁《木兰花》中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嗯,看这两幅画,真的有种“闹”的感觉。
“一条窄长的街道,两边挂满了红、白、蓝三色的国旗,高高低低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翻飞。莫奈用快速急促的笔触捕捉旗帜飞扬的感觉,那是传统学院绘画绝不敢用的笔触,大胆粗狂率性,抓住实时当下的瞬间,完全不管细节的修饰,大气浑成,使整张画洋溢着节庆愉悦、欢乐,喧腾着幸福情绪的感觉。”
不管细节,只凭留印象,莫奈,这很印象派。
备注:
①书中的地名“Rue Montorgueil”大陆多被译为蒙特吉尔街。
②书中的《六月三十日蒙托哥街》,在大陆的翻译多为《蒙特吉尔大街的旗》、《1878年6月30日,圣德尼街的节日》,目前收藏于巴黎鲁昂美术馆,
③文中《巴黎蒙托吉尔大街》目前收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书中未曾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