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有人发的文章,我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说的是孩子在外地工作,千万不要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孝,因为那样才是大不孝。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学生,父母是农民,为了供孩子上大学,老两口起早贪黑挣钱,供儿子读书。村里人都很心疼老两口,说他们不值,为了孩子,自己吃了多少苦,也太累了。(我想说难道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就不用吃苦?)
孩子从小学习就好,然后村里人就说各种闲话,什么学习好的孩子不孝顺,以后人家在外地上班,一年也回不了一趟家,生孩子有啥用诸如此类。孩子大学毕业要考研,老两口靠卖菜种地打零工供孩子读研,村里人又各种闲话,大学毕业就可以上班了,他还在读研究生,太不孝了,还在啃老。人家娃又没有啃你,你管好自己就行了,跟个长舌妇一样闲操心。
孩子研究生毕业了,找到一份工作,月工资两万,因为工作关系,孩子很少有时间回家,平时就给父母打点生活费,然后村里人又开始闲话了,说他现在混好了,不愿意回农村这个穷地方。这些村里人你们到底累不累?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
两年后孩子结婚了,娶的是外地媳妇儿,人家不用男孩一家出钱买房,女方家里给买了新房,这不挺好吗,替男孩父母省了很多钱。村里人依然闲话不断,说辛苦供养这么大,这是给人家上门了啊。看看这闲心操的,不知道这些人的孩子咋样?说句实话我是农村人,我也不爱回家,村里那些长舌妇,成天东家长西家短的说闲话,烦死人了。现在男女平等,好多家庭就一个孩子,不存在上门不上门一说,他们的思想中还残留着老一辈儿人的说法。
几年的时间大家都没见过男孩的老婆到底长什么样,每次男孩回家都是一个人。大家问为啥不带老婆回来呀,男孩要么说媳妇工作忙,要么就说媳妇那边还有事走不开。总之各种找理由,可是亲戚们都知道,其实就是他媳妇觉得这边太穷了不愿意过来。
有话多的亲戚就忍不住地说男孩:“你现在是有本事了,可是你不要忘记了你爸妈当时供你读书有多辛苦,现在村里人都说你爸妈白养了一个儿子。原本以为你出息了就能孝顺两老了,可是家里的情况依然没有改观,我要是你就把爸妈接到身边去享福。”
然后一家人架不住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儿子跟老婆商量后决定接父母一起去住,临走时老两口把家里的东西都给邻居了,说要跟着儿子享福去了。结果去了一段时间,老两口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很难跟别人交流,出门一不小心就会走丢,平时就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实在想出去逛街了就在小区门口转一转,在儿子家住了一年就跟坐牢一样,他们又给儿子儿媳帮不上忙,最后就央求儿子送他们回家,这时才知道还是家里好了。
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儿子留在父母身边就是尽孝吗,古人云:“忠孝难两全”,现在不说忠孝了,在外面打拼也很不容易,让父母少操心就是尽孝,文中的父母在一帮所谓的亲朋好友的撺掇下,老两口是享受了几天城里人的生活,可是又怎么样呢,差点得抑郁症。这些问题是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碰到的事情,他们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也很难适应城市人的生活,再加上现在年轻人上班也忙,没有时间陪父母逛街。
换作年轻的我们,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外面生活,适应能力很强,如果跟儿子儿媳住一起觉得不方便,在外面租房子也挺好,不会打扰孩子的生活,平时过去给小两口帮帮忙。就是呆在老家也好,不会跟儿子孝不孝顺扯上关系,希望这些人不要说长道短,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