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今日有所思第119天。
人工智能来了!人工智能的社会意义将超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类世界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自动化、电气化、信息化,接下来极有可能是进入智能化。
当前世界面临着三大挑战:1、人类赶不上机器发展的速度,来不及调整适应;2、人类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息传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3、对个人或国家有益的事,可能伤及世界。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政治结构长期不稳定,其间存在强烈的不平衡,人类需要重新设置头脑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2016年底,物理学家霍金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管等工作。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很多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必然引发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放眼足够长的时间,所有重大科技成果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科技进步一方面造成旧工程被取代,另一方面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在历史上,汽车取代马车,创造了比传统马车业多数千倍的产值和就业岗位,同时使几乎所有人都能使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这种工程的转换从长远看,是人类经济秩序的重新调整。
人工智能也有同样的作用,它带给人类的不是失业,而是更大的自由和更加个性化的人生体验。未来是人类与机器共存、协作的全新时代。
部分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哪些工作更容易被取代?李开复提出了“五秒钟准则”: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内进行思考和决策,这项工作就极可能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替代。例如高频操作已经部分取代股票交易员,无人驾驶汽车等。而那些需要进行缜密地思考、复杂地决策的工作,很难被机器取代。在新闻行业中,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进行信息报导类的稿件撰写,但评论性、综述性的文章需要大量的逻辑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受到人工智能威胁。作曲、编剧等创作性的工作也属于 这一类。
许多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发生了转变,例如,英国在ATM机广泛使用的过程中,银行的全职员工数反而上升了,这是因为ATM机接手了部分柜员的出纳功能后,柜员转而拓展其它业务,工作内容发生了转变。
归根到底,在可预期的未来,AI还只是人类的工具,今后,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是人类进入一个人机协同时代,机器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人机协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