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创意,就可以把它变成产品了吗?No,需要去验证它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否则产品做出来也将无人使用,这也是许多现象级产品在最初阶段没有做好的原因。
一、找到天使用户
为了验证是否能解决用户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自己的创意,做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然后把它交给用户,观察用户使用的数据,然后去迭代改进。
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 定位:确定产品到底在哪个领域提供价值主张
- 假设:提出假设,该假设未经过市场验证,并设定一个成功 or 失败的标准
- 设计原型
- 构建度量:设计验证建设的数据纬度
- 学习:根据用户返回的数据信息,观察核心假设是否被推翻;如果被推翻,说明需要转型,如果被验证,说明可以继续坚持价值定位,并进入新一轮的假设
技术狂热者、天使用户、早期大众、后期大众、追随者,在这条技术采纳曲线中,技术狂热者属于社区的意见领袖,他们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帮我们宣传,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找到他们,而是要找到天使用户。
二、学习天使用户
天使用户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存在痛点,而且知道自己存在痛点,为此他们会自己试图寻找解决方案,并且会倒腾自己寻找到的解决方案,他们肯为解决方案付钱。
天使用户非常熟悉这个行业,熟悉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的反馈是最有价值的,他们肯帮助我们完善产品。
产品是否符合市场,正是通过天使用户来验证。天使用户验证后,真正的产品开发,自然是适合早期大众的。许多产品死在了天使用户这一环节。
在产品从 0 到 1 阶段,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去找主流用户,去把产品数据堆砌的很高,而是找到天使用户,如果验证我们的产品能解决用户的问题,那么用户自然会持续的去用,去付费。
在验证的过程中,我们要去不断的学习用户,学习他们的关注点是什么,所处的环境是什么,他们把原型怎么用,用的过程遇见什么问题,然后总结自己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识别中,哪些是对哪些是错。
三、逻辑推理
学习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具体如下。
先找到我们的用户,思考用户处于什么样的场景,碰到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如果假设被验证后,解决方案是什么。其中,用户和场景的位置可以互换。
用户一定要细分,只有足够细,才能方便我们找到天使用户,否则我们找到的可能就不是天使用户。用户细分的时候,可以考虑的定语有:地理位置、学历、年龄、收入、交际圈子、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在项目启动的时候,一定要让所有的人都到场,包括产品、运营、销售、开发,4 类人对用户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否则,销售找到的用户不对,运营的发力点不对,技术不了解用户,导致开发成本很高。
曾经参与一个项目的启动会议,当时用的方法包括:
- 制作了一个 mvp 方案
- 设定了一个成功 or 失败的标准
- 让所有人都到场,确保各个角色对于用户的理解一致
这个项目做的并不好,现在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用户和客户概念混淆,天使用户形象模糊,未进行细分,场景未进行细分,这些导致无法找到细分的人群去验证商业模式。似乎是把解决方案当成了需求,而真正的需求还在冰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