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时突发奇想要学习心理咨询,于是就开始在万能的网络上搜索报名的要求。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报培训班的方式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于是就在24岁的那个夏天抱着一颗激情的心去报了名,提了三本大块头的厚重的书回来,走在大街上阳光高照,感觉心情特别好,因为我终于能有机会学习心理咨询了,又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又能在自己的内心和大脑里开拓另一片土地,想到这里,突然觉得生活很美好。
后来就开启了工作日上班,周末的一天学习心理咨询的模式,在小城学习心理咨询的人很少,但是从主城来给我讲课的老师都讲得很投入,上午上完课中午休息的时间很短,吃完饭后我们就在教室里休息,有时醒来,常常忘了自己在哪里。上完课就进入了备考阶段,因为从小到大的考试已经形成了一种破釜沉舟的风格。为了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迎接这次考试,每天早起30分钟用来复习,把休息的时间都花在了备考上,而把去越南做义工来纪念自己24岁生日的计划于暂且放下了。在能查成绩时,我看见老师发在群里的成绩,是的合格了。可是我知道,因为只是喜欢,只去考一个证书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开始去搜寻很多心理咨询的书来看,渐渐的感受到我们上课的教材只是一个框架,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更是需要在各个学派的细化深入了解后才能形成的,开始渐渐的去了解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派,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存在主义及来访者格式塔心理咨询疗法和ABC合理情绪疗法。这些心理咨询学派为我的人生再一次的开了一扇窗,尤其是精神分析,我开始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市场上很多心理咨询师为何会选择精分为自己要走的一条从事心理咨询的路,里面复杂庞大的系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阅读原著能让你理解的更深刻,但是不好懂,而对于经他人解释翻译过的二手知识会让你容易理解,因此自己觉得就是先看二手知识,在去看原著,更容易理解些。学了心理咨询,关于问你心理学咨询的人比较少,而问你我做晚做了一个梦,你能告诉我这个梦的意义是什么吗?精神分析中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释梦,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心理咨询都是释梦的。
而对于《心理学百科》这本书,融合了关于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所有知识,当你想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一定是你开辟了解心理咨询的开门书,书中从溯源开始讲哲学的根源,到行为主义、心理治疗、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到差异心理学。事无巨细的把心理学的主要内容都给你讲出来了,而且在每个小内容的板块还画了结构图,当在浏览速读时只看结构图或名言都能对这个小内容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喜欢书的封面,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知识的结晶。
纵然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的热爱,可是当别人问到我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问题,自己却还是显得不够有自信去解答他们的问题,总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深入,所以对于别人提的问题,就算不是在正式的心理咨询场合,自己也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的技能来启发她不在歪曲的认知想法中继续思考,不用给建议,通过启发和思考对于她人的困惑也能起积极作用的,可是自己总是不够自信,在心里就告诉自己:你做不到,你学的还不够好,别说太多了。每次想反抗这个声音,可是自己总是没有能说服自己的方法去反驳,我想这里面是含有阿德勒在个体心理学中说讲的与自卑情结有关的。虽然是因为喜欢学才去学,但是学完,也能让自己通过所学的心理咨询知识来完善那些一直未完善的情节的。通过学习心理咨询,我把自己几年的心理阴影都拨开了云雾,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我终于不再封闭自己的内心,让那些未完成的情节肆意做怪,就算我没有24重人格,更不需要让24重人格都去整合。可是心理的阴影也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伤害。3年了,因为学习心理咨询,我开始去探索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回忆,开始克制那些因为探索与回忆引起的恐惧和害怕,开始忍受着那些难受的内心折磨去探寻,去回忆,去追溯,我找到了原因,发现了自己一直都存在的未完善的情节,所以我终于敞开了心扉,来面对真正的自己,为何本我和超我总是像跷跷板一样一会这个冒出来,一会那个的声音又冒出来说几句,为何自我不能把本我和超我协调好,都是因为这些未完成的情节,就算没有去做个人体验,可是因为对心理学的热爱,因为各大心理咨询学派书籍的帮助,我才能有渐渐的去整合自己内心的机会。
因为学习心理学,让我学会了无条件的尊重周围的一切,让我能有一颗更宽阔的内心从容的去面对在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因为学习心理咨询技能,让我终于决定敞开这颗关闭了25年的心扉。如果你热爱什么,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爱,一定要行动起来,去做尝试,走进这个领域,它带给你的收获,首先是对于自己的,而当你能运筹帷幄时也能把所学的这个领域的知识用来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