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学生发展与班主任工作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我感触最深的部分就是作者聚焦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儿童部分,现如今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有直面现代儿童成长复杂性的勇气以及关怀复杂生命的情怀。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有实践的智慧,有变革的勇气,有创新的需要,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目光如果只停留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那么效果必然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复杂的,那么如何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具体认识和分析当代儿童的发展问题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论的方向:
1. 家庭本位论和儿童本位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分层更为多样化,儿童所在家庭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差异日益明显。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标签,昭示着解决弱势群体发展问题的迫切性与复杂性。有学者指出:现阶段农村留守家庭模式是一种理性决策的产物,而不是对儿童的抛弃,其中包含着家庭本位论的意识;而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家庭资源本位可以作为实现儿童本位的资源;但要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当一个家庭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足够丰盛的时候,当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谈儿童本位,甚至给儿童所有想要的一切。但是当一个家庭条件匮乏,只能满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一层生理需求,不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的陪伴时,家庭本位论便占了上风,这并不是对儿童的抛弃,而是一种不得已的理性决策的产物。想到自己曾经也和部分同事一样责备家长的不负责任,甚至和部分家长一样有过放弃的念头,感到非常的惭愧。
2. 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合作模式
因为有了互联网,家校沟通变得简单快捷,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家长,有效处理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微信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呢?在去年的暑假,我第一次尝试在暑假和孩子通过微信交流学习,通过“七点读书”展开对经典的阅读及下册课文名篇的背诵,对有条件限制的家庭我们局限在对课文的朗读及名篇的背诵。微信群里每天都很热闹,因为家长工作的时间不一样,很多都不是七点上传视频的,而作为活动的倡导者,我则每天下午在自己孩子午休的时候记录点评,并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给学生的表现点评,在开学初的测评中,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和背诵,有一半的学生把经典的阅读当做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一个暑假下来,我好像过了一个假暑假,感觉没有停下来就开学了,但是觉得很快乐!今年的暑假因为工作的变动和身体原因,我没有继续以前的“七点读书”,而是其中的一位家长继续了我的做法,带领孩子们继续我们的活动。这个寒假,通过在群里潜心的学习,想到以前的做法很是惭愧,发现这样的活动原来可以通过打卡或者学生自己组织领导,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提升领导力,获得内在的生长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希望自己能更多更快的更新教育理念,能不断的遇到更好得自己。
3. 提高儿童困境分析、评价的能力
成长困境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习以为常,甚至没有这样的敏感性,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其实,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会提到孩子成长的困境,并不仅仅是学习的困境和生活的困境,而更多更复杂的是他们面对人生的困境。面对学习的困境、生活的困境和人生的困境,作为老师应该敏感于学生的各种困境,规范学生行为的评价标准,寻找现代学生评价的理论支持和价值反思。
4. 学生幸福
学生幸福?学生在做作业或者学习的时候会幸福吗?这是很多老师的困惑,而且还有的老师就直接告诉孩子学习是痛苦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痛苦的学习才能获得美好的人生。而在李家成教授建立的“寒假生活和学期初生活研究”微信群,我看到了很多的幸福作业,比如常州龙虎塘实验的孩子假期做的幸福作业,比如王怀玉老师和蓝美琴老师在群里分享的幸福作业,都给了我很多的震撼,原来孩子们真的可以有幸福作业,真的可以带着幸福的心情来完成作业,并在完成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在促成事。正如文中所说:有代表致力于教育实验的研究,从关注家庭作业的变革,延续至对暑假作业的创新研究,强调项目中的学生驱动,突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密切合作,追求暑假作业与社区生活、学校生活的综合融通,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座谈、材料分析等,发现该次变革为学生建立了广阔的关系世界,促成了丰富多彩的交往,发展了学生的领导力、学习力、社会性,增强了学生的生活幸福感。
5. 关注儿童,突出儿童立场
有外国学者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的策略,认为合作学习让人充满力量,学校应营造安全的学校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在尊重多元融合的环境中促成学生个性的实现;还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学习社区,持续关注学习,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并持续关注结果;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社会化的体验,教师要积极建立与学生、其他教师、家长、社区的合作关系,创造倡导合作的、使人具有归属感的支持性环境,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构。[2]课文课程标准提倡:努力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所以无论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是活动的开展,我都比较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操作都比较简单,因为各种问题(比如座位、分组、以及个别学生的突发情况)没有更深的去探究,总是遇到问题就停了下来,现在想来当时的种种困难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建立儿童立场,缺乏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所以没有更好的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构。接下来,我将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寻找突破的方法,争取让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学习和合作的乐趣。
6. 民主与公平
公平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公平,都能得到发展,也许这就是“全纳”思想的体现吧。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形式,而且意味着在特定群体中各成员平等地进行集体决策的程序或方法,成为学校生活的一种目的和形式。[3]作为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自己的班级里开展民主和公平的教育,自觉实现从管理主义到民主主义的飞升,努力在班级日常生活中主动实践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把培养民主公民作为班级建设的价值追求,自觉营造自由宽松、平等合作的班级氛围。从政治角度,应确保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使其既能领导又能服从,避免按个人意志安排班干部、制定班规的倾向。从经济角度,班主任要克服不信任学生、怕耗费学生精力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将班级建设视为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从文化角度,班主任可以通过文化宣传、实时探讨、成员互助、读书会等设计,引导学生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充分盘活,才能使班级生活全面焕发活力。[4]也才能有真正的民主和公平。
在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儿童,有着不同以往的复杂性,作为班主任应时时牢记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敏感于学生的成长困境,并给予智慧引导,努力构建利用微信平台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建设民主和公平共存的班集体,为提升学生的幸福力不懈努力。
[1][2][3]杨小微,李家成.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杨小微,李家成.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