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秋闱将临。某日,余读于容膝斋,忽而有感,招而诲之曰:吁,子来前,为父有言。
子之学,吾知之矣:学而有疑,视而不见,授之于前,忘之其后。非不欲学也,乃学而不尽其心,疑而耻于相问,如斯累积,其惑益增,后之所学,则难矣。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问,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同学之辈,智愚不齐,虽师事者同,而闻道有先后也。智者从师而问焉,愚者不然,是故智者愈智,愚者益愚,如是而已。
所谓智者,宁有种乎?无非好问而善学者也。吾观汝,夙兴夜寐,焚膏继晷,不可谓不勤,而学不见成,识不见涨,何谓也?耻相问也。
童子对曰:非我不问,实不知问何。况生多而师少,问者列屋,若待而得教,其不徒耗时日?孰若以此之时,多习新课,以待明日,或将授之于堂上,或可不问而自明,亦未可知。
吾闻其言而默然,良久,抚其首曰:为师者,授之于堂,诸生学而时习之,练之于后,何谓也?温故而知新也。逢简者而温之,简者益简;会难者而习之,亦可化繁为简,为己所识。遇有不知之处,当幸喜而叹曰:幸遇之于此时,非秋闱之时也,吾当问而解之,自今而后,不复怵之。学问者,学而问,则可得矣。
若吾为汝,当穷吾之力而问焉。习之有难,画而记之;吾师忙碌,立而待之;待之久矣,师将感之;所疑者众,非一时可解,则索微言(微信)于师,加为挚友,则可问之于家居之时也。
是知学问不厌,方得精进,疑惑得解,乃得学成。
童子頷首。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