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情境激趣。
同学们都学过乘法,老师来考考大家,谁会? 出示如下。
2 ×( )=6 5 × ( )=15
4 ×( )=16 ( )× 2 = 16
三( )十二 二( )十四
课件再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森林王国看看,你们看猴妈妈正在分桃子呢,她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
预设: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板贴:是的,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谁会列式 ?预设:12÷3。
板书:12÷3
师:1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呢?
预设:12表示一共有12个桃子,3表示每只小猴分3个桃子。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预设:因为要求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要求12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设计意图】课前设置六道二年上册有关乘法口诀的题目,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接着创设猴妈妈分桃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多元表征、沟通算法。
1.活动探究
师:12÷3等于——
预设:4。
板书:4
师:那到底是不是4,真的等于4吗?(打个问号)你能用你想到的方法解释一下12÷3等于4的道理吗?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任务听明白了吗(明白了)?请你拿出学习单,那就开始吧!
任务要求:
你能用你想到的方法解释一下12÷3=4的道理,可以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
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同桌交流,互相碰撞。
集体反馈,交流方法。
2.算法多样化
反馈: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们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画图法
师: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2个圆表示1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所以我3个3个地圈,发现可以分给4只猴子,所以12÷3=4。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她!谁听明白了?老师这里也有12个桃子(板贴:12个桃子),谁能像刚才这位同学那样说一说,圈一圈。
预设:(一边圈一边说)
师:你们的意思是,这三个给(一个猴子)(板贴:一个猴子);这三个给(一个猴子)(板贴:一个猴子)……
整体反馈:你们也是通过画图的,请举举手。
小结:看来,通过画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12里面有(4)个3,所以(12÷3=4)。
板书:4个3。
②减法
师:太棒了,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想法,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减法:分步)
预设:我把12个桃子,分给第一只猴子3个,还剩下9个;再分给第二只猴子,还剩下6个;然后分给第三只猴子,还剩下3个;最后还可以分给一个猴子。一共分给了4只猴子,所以12÷3=4。
(减法:综合)
师:这里也是用减法解释的,谁看懂了他的想法,谁能来说一说。
预设:……
师:原来他们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那老师也把它请到黑板上。
板书:12-3-3-3-3=0
师:这个3减给(一个猴子),这个3减给(一个猴子)……通过减法,我们也能看出12里面有(4个)3,所以(12÷3=4)。
板书:4个3。
③加法
师:那这位同学呢,她又是怎么想的,请她来说一说。
预设:我用加法发现4个3加起来是12,所以12÷3=4。
师:老师把你的想法也记录下来。
板书:3+3+3+3=12
师:这个3给(一个猴子),这个3给(一个猴子)……也就是有4个3,
板书:4个3。
④乘法
师:这里还有不一样的,你们看,请你来介绍一下。
预设:我想12里面有几个3,想到3×4=12,我用的口诀是三四十二。
师:这里的3、4、1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3表示每个猴子分3个,4表示分给了4个猴子,一共有12个桃子。
师:老师把这个想法也请到黑板上。
板书:3×(4)=12 三(四)十二
师:其实她也是在想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板书:4个3
师:原来用乘法口诀还能帮助我们计算除法呀(板贴另一张),那这个口诀和12÷3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三就是除数3,十二就是被除数12,四就是我们要找的商。
板书:连线。
3.沟通不同方法的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刚刚你们用画图、减法、加法、乘法,不同的方法都解释清楚了12÷3=4的道理,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慢一点,手指板书),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边说边贴板书:画图、减法、加法、乘法
师小结:是啊,不管是画图、减法、加法还是乘法,我们都是先把1个3给一个猴子,1个3给一个猴子,1个3给一个猴子,1个3给一个猴子(动画结合)都表示出了12里面有4个3,所以12÷3的确等于4。
师:那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预设: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反馈中有序地呈现典型的方法:画图、减法、加法、乘法,并通过反馈积极促进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联系,画图、加法、减法、乘法看起来各不相同,其本质都在表征 12 里面有几个 3,即几个 3 合起来是 12。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们将不同方法一一对应起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使学生在个体认知背景下层层深入,构建除法知识体系,化被动操练为自觉学习。
4.牛刀小试
师: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那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有对!
8÷2= 6÷2= 12÷6= 20÷4=
9÷3= 10÷5= 16÷4= 20÷5=
师:我们请算的最快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他的答案。
师:大家都同意吗?哪些同学也做对了,举手看看,真棒!你是怎么算得又快又对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预设:我是想口诀的。
师:看来想口诀算除法,的确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又快有对!
追问:那20÷4=,你想到了哪句口诀?
预设:四(五)二十。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预设:因为我想知道20里面有几个4,所以想到了四(五)二十。
课件:(四)五二十。
追问:那20÷5=,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预设:20里面有几个5,所以想到了(四)五二十。
师:原来你是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的,那想哪句口诀是什么数决定的?(除数)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句口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我们来挑战几个题目。
第一关:看图列式
师:兔妈妈准备了一些胡萝卜呢!根据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
汇报:展示学生作品
6×4=24 4×6=24 24÷4=6 24÷6=4(板书在副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同一幅图,思考的角度不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算式。
师:你们都想到了用哪句口诀来解决这4道算式?
生:四六二十四
板贴:四六二十四
师:这4个算式都用到了四六二十四的口诀。
小结:原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解决乘除法的问题。
师:仔细观察这4个算式,(PPT出示对比图)其实这跟我们一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图四式非常相似,大家还有印象吗?现在你们对加减乘除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预设:加法和减法有着联系、乘法和除法有着联系。
师:看来,加减乘除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乘法算式与两个除法算式相关联,因此,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得两个除法算式的商,同时更体现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我们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的一图四式,感悟加、减、乘、除之间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关:水果迷
师:同学们太棒了,成功的闯过了两关,有没有信心继续来挑战!
师:苹果代表几?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8÷4=几,想到用二四得八。
师:草莓又代表几?
引导:40÷5=几,想到用五八四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其实用7、8、9的乘法口诀也同样可以来帮助我们求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改编自教材思考题,重点在于理解题意,实现图与算式的灵活转化。学生可以用凑数的方法,也可以转化成乘法或除法,进而想到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出相同加数。这一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沟通 同数连加或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关:我会算
校对答案。
预设:16÷(2)=(8) (4)÷4=(1)
16÷(8)=(2) (8)÷4=(2)
16÷(4)=(4) (12)÷4=(3)
(16)÷4=(4)
师:你写完整了吗?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只要想得数是16的口诀就可以了,二八十六、四四十六;看被除数想口诀。调换一下除数和商的位置。
师:那做完这题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每句口诀一定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没错,一般的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但是两个乘数相同的口诀就只能写一个,如四四十六。
(第二题)
预设1:第二题只要想4的乘法口诀就可以了。
一四得四……四九三十六……(ppt出示9道除法算式)
师;做完这两题,请你比较一下,他们在填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预设:一个是想被除数的口诀,一个想除数有关的口诀。
师:是的,我们可以根据除数或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
师:如果老师把除数换一下,你还能写出几个除法算式呢?
师:我们只要按照口诀的顺序写下来,就能把算式写得有序、完整了。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学到这,我们静静地回顾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很多新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静静的回顾,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理与建构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设计
大徐小学 数学团队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情境激趣。
同学们都学过乘法,老师来考考大家,谁会? 出示如下。
2 ×( )=6 5 × ( )=15
4 ×( )=16 ( )× 2 = 16
三( )十二 二( )十四
课件再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森林王国看看,你们看猴妈妈正在分桃子呢,她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
预设: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板贴:是的,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谁会列式 ?预设:12÷3。
板书:12÷3
师:1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呢?
预设:12表示一共有12个桃子,3表示每只小猴分3个桃子。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预设:因为要求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要求12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设计意图】课前设置六道二年上册有关乘法口诀的题目,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接着创设猴妈妈分桃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多元表征、沟通算法。
1.活动探究
师:12÷3等于——
预设:4。
板书:4
师:那到底是不是4,真的等于4吗?(打个问号)你能用你想到的方法解释一下12÷3等于4的道理吗?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任务听明白了吗(明白了)?请你拿出学习单,那就开始吧!
任务要求:
你能用你想到的方法解释一下12÷3=4的道理,可以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
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同桌交流,互相碰撞。
集体反馈,交流方法。
2.算法多样化
反馈: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们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画图法
师: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2个圆表示1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所以我3个3个地圈,发现可以分给4只猴子,所以12÷3=4。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她!谁听明白了?老师这里也有12个桃子(板贴:12个桃子),谁能像刚才这位同学那样说一说,圈一圈。
预设:(一边圈一边说)
师:你们的意思是,这三个给(一个猴子)(板贴:一个猴子);这三个给(一个猴子)(板贴:一个猴子)……
整体反馈:你们也是通过画图的,请举举手。
小结:看来,通过画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12里面有(4)个3,所以(12÷3=4)。
板书:4个3。
②减法
师:太棒了,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想法,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减法:分步)
预设:我把12个桃子,分给第一只猴子3个,还剩下9个;再分给第二只猴子,还剩下6个;然后分给第三只猴子,还剩下3个;最后还可以分给一个猴子。一共分给了4只猴子,所以12÷3=4。
(减法:综合)
师:这里也是用减法解释的,谁看懂了他的想法,谁能来说一说。
预设:……
师:原来他们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那老师也把它请到黑板上。
板书:12-3-3-3-3=0
师:这个3减给(一个猴子),这个3减给(一个猴子)……通过减法,我们也能看出12里面有(4个)3,所以(12÷3=4)。
板书:4个3。
③加法
师:那这位同学呢,她又是怎么想的,请她来说一说。
预设:我用加法发现4个3加起来是12,所以12÷3=4。
师:老师把你的想法也记录下来。
板书:3+3+3+3=12
师:这个3给(一个猴子),这个3给(一个猴子)……也就是有4个3,
板书:4个3。
④乘法
师:这里还有不一样的,你们看,请你来介绍一下。
预设:我想12里面有几个3,想到3×4=12,我用的口诀是三四十二。
师:这里的3、4、1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3表示每个猴子分3个,4表示分给了4个猴子,一共有12个桃子。
师:老师把这个想法也请到黑板上。
板书:3×(4)=12 三(四)十二
师:其实她也是在想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板书:4个3
师:原来用乘法口诀还能帮助我们计算除法呀(板贴另一张),那这个口诀和12÷3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三就是除数3,十二就是被除数12,四就是我们要找的商。
板书:连线。
3.沟通不同方法的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刚刚你们用画图、减法、加法、乘法,不同的方法都解释清楚了12÷3=4的道理,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慢一点,手指板书),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边说边贴板书:画图、减法、加法、乘法
师小结:是啊,不管是画图、减法、加法还是乘法,我们都是先把1个3给一个猴子,1个3给一个猴子,1个3给一个猴子,1个3给一个猴子(动画结合)都表示出了12里面有4个3,所以12÷3的确等于4。
师:那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预设: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反馈中有序地呈现典型的方法:画图、减法、加法、乘法,并通过反馈积极促进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联系,画图、加法、减法、乘法看起来各不相同,其本质都在表征 12 里面有几个 3,即几个 3 合起来是 12。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们将不同方法一一对应起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使学生在个体认知背景下层层深入,构建除法知识体系,化被动操练为自觉学习。
4.牛刀小试
师: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那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有对!
8÷2= 6÷2= 12÷6= 20÷4=
9÷3= 10÷5= 16÷4= 20÷5=
师:我们请算的最快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他的答案。
师:大家都同意吗?哪些同学也做对了,举手看看,真棒!你是怎么算得又快又对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预设:我是想口诀的。
师:看来想口诀算除法,的确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又快有对!
追问:那20÷4=,你想到了哪句口诀?
预设:四(五)二十。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预设:因为我想知道20里面有几个4,所以想到了四(五)二十。
课件:(四)五二十。
追问:那20÷5=,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预设:20里面有几个5,所以想到了(四)五二十。
师:原来你是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的,那想哪句口诀是什么数决定的?(除数)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句口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我们来挑战几个题目。
第一关:看图列式
师:兔妈妈准备了一些胡萝卜呢!根据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
汇报:展示学生作品
6×4=24 4×6=24 24÷4=6 24÷6=4(板书在副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同一幅图,思考的角度不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算式。
师:你们都想到了用哪句口诀来解决这4道算式?
生:四六二十四
板贴:四六二十四
师:这4个算式都用到了四六二十四的口诀。
小结:原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解决乘除法的问题。
师:仔细观察这4个算式,(PPT出示对比图)其实这跟我们一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图四式非常相似,大家还有印象吗?现在你们对加减乘除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预设:加法和减法有着联系、乘法和除法有着联系。
师:看来,加减乘除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乘法算式与两个除法算式相关联,因此,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得两个除法算式的商,同时更体现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我们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的一图四式,感悟加、减、乘、除之间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关:水果迷
师:同学们太棒了,成功的闯过了两关,有没有信心继续来挑战!
师:苹果代表几?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8÷4=几,想到用二四得八。
师:草莓又代表几?
引导:40÷5=几,想到用五八四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其实用7、8、9的乘法口诀也同样可以来帮助我们求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改编自教材思考题,重点在于理解题意,实现图与算式的灵活转化。学生可以用凑数的方法,也可以转化成乘法或除法,进而想到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出相同加数。这一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沟通 同数连加或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关:我会算
校对答案。
预设:16÷(2)=(8) (4)÷4=(1)
16÷(8)=(2) (8)÷4=(2)
16÷(4)=(4) (12)÷4=(3)
(16)÷4=(4)
师:你写完整了吗?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只要想得数是16的口诀就可以了,二八十六、四四十六;看被除数想口诀。调换一下除数和商的位置。
师:那做完这题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每句口诀一定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没错,一般的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但是两个乘数相同的口诀就只能写一个,如四四十六。
(第二题)
预设1:第二题只要想4的乘法口诀就可以了。
一四得四……四九三十六……(ppt出示9道除法算式)
师;做完这两题,请你比较一下,他们在填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预设:一个是想被除数的口诀,一个想除数有关的口诀。
师:是的,我们可以根据除数或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
师:如果老师把除数换一下,你还能写出几个除法算式呢?
师:我们只要按照口诀的顺序写下来,就能把算式写得有序、完整了。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学到这,我们静静地回顾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很多新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静静的回顾,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理与建构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