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1.一句话评论: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是一本逻辑学入门的书,作者文笔幽默,善于将枯燥的知识蕴含在生动的例子里,内容包含了逻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段论,论证、悖论等问题都有讨论。
2.一句话推荐:它适合什么人阅读?
适合对逻辑学有兴趣,或是对批判性思维想了解更多的人读。
3.总体评价:
这本书是我喜欢的那种设计思路清晰的书籍,严格来说,它普适性比较差,从头到脚都透着一种课本的气息,阅读体验就是在上一门需要动脑子的选修课。事实上,作者本人也是北大老师,并且真的有开设逻辑学的选修课,本书就是此课程的课本。十五讲的每一讲都有自己的主题,基本能把开头提到的问题简要讨论清楚,按照提出问题,定义,发展历史,定理和讨论,小题目,未来发展的套路走,是不是很像在上课?是课本就避免不了纯粹知识性的内容,本书的一大优势是用合适的案例和历史故事、平易近人的语言来中和这种知识密度极大的“枯燥”。所以,即使是在上课,在思考,也更像是有趣的游戏,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如果老师很会讲课,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我的生活和科研多少相关,培养一些逻辑思维是有益无害的。在我看完《简明逻辑学》后,觉得很多事情书都写得过于简单,就去找来了《逻辑学十五讲》,现在我觉得很幸运,对我来说看这本书很值得,现在终于对于逻辑学本身有了基础的了解。这本书对我最重要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关于归纳法的讨论。归纳法是自然科学的胜利,却是哲学的耻辱。确实,逻辑上,归纳法的结论永远是可能为真,所以归纳是一种冒险,但是归纳法实际上的意义非常值得肯定,毕竟这是人类对茫茫宇宙仅有的认知策略,是人类自然而为的经验总结。二是关于论证、谬误和悖论的部分,对于批判性思维会有些帮助(书里也有提到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学的关系,这大概是一般的批判性思维书籍不会告诉你的东西);另外里面提到了很多鼎鼎大名的悖论都很有意思。
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比较需要主动思考的,尤其是前半本书,二难推理那里关于证明上帝不存在的部分实在很有意思,必须要自己动手证明一下才能体会到趣味。后半部分其实设计的定理等其实都不必死磕,广义模态之类的略略看看也就可以了,所以反而是越往后读越轻松了。书的设计和装帧是很朴实的课本风,颜值非常普通,看这种书涂涂画画在所难免,这样倒也不心疼。
重要摘抄和感想:
- 归纳本质上是一种冒险。
- 现在回答本节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爱作归纳的火鸡最终被送上了餐桌,怪谁?我的回答是:谁也不能怪。因为归纳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冒险,并且人类和其他动物在面对自然界时,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冒险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有效生存策略。英国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说得好,按逻辑上的重言式去说话,例如关于明天的天气,说“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永远不会错,永远不会被证伪,但与此同时它也没有传达任何新信息。一旦负载了哪怕一点新信息,它就有可能被证伪;并且传达的新信息越多,被证伪的机会就越大;但是,假如它一旦被证实,产生的效果也最大,甚至有可能引起科学革命。波普尔指出,爱因斯坦与阿米巴菌的区别不在于一个犯错误另一个不犯错误,而是在于:爱因斯坦能够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且从克服错误中不断前进,而阿米巴菌却往往与错误一起死亡。因此,我们不要怕证伪,不要怕犯错误,而是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我认为,在归纳问题上,我们可以合理地期待:人类有比火鸡更好的命运。这是因为世界本身存在着结构、秩序、规律,而不是毫无章法可言;由于人类具有火鸡并不具有的理性能力人类通过对这种结构、秩序、规律的把握,就能够作出比火鸡更好的归纳和预测,从而避免完全由自然来决定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