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82 | 告密成风,曹仁、曹丕争先恐后
曹仁手里握着马鞭,大步流星地走来。
曹操仍躺在温暖的泉池之中,并不忌讳在属下面前赤裸其身。但见到曹仁还是大大咧咧、一副吃饱打嗝的模样走来,觐见他也没个规矩和礼仪,却想:“这班鲁莽野火一般的将帅,如果不加整治,以曹植的忠厚仁德,曹丕的机谋浅陋,如何能够震慑得住?”
他更坚信整肃的必要,更坚信整肃正当其时。
望了曹仁一眼,他心中冷笑:“哼,现在连曹仁这些往日不愿意陷入是非之中的蛮野武夫也来告密,看来蒋干推行的‘肃奸正念’整肃已将人心掀起波澜,人人参与,无法躲避,真是天大的好事。只有人心纷乱、互相猜忌,他们才会感到迷茫而没有安全之感,才能体会到需要一个中心去依靠,才更让他们相信这世上只有我才是他们的魂魄,也只有我曹孟德才能镇服住天下,才能统领住他们这班蛟龙猛虎,才能带领他们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曹操让左右退去,然后问:“有什么密事,你只管道来。”
曹仁粗声粗气地说:“丞相,我怀疑蔡瑁、张允通敌。”
曹操依旧寻思:“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训练水军,虽然蔡瑁、张允也是降将,但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人可以统领水军训练,就会功亏一篑,那么过江决无可能。”于是他轻描淡写地问:“你如此猜疑,可有什么证据?”
曹仁答:“丞相仔细想想,蔡瑁、张允前数日不出战而送给江东十多万支箭,有什么缘故啊?”
曹操见曹仁仍只是提及多日前的陈词滥调,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证据,索然寡味,便说:“用人之际,用人不疑。难道你可以代替他们吗?”
曹仁尴尬得答不上话,见曹操好像没兴趣再听下去这个话题,又进前一步,侧耳对曹操说:“还有,丞相的安危关系到天下的安危,仅仅依靠许褚一个将领来护卫,是否风险太大?如今大军刚刚兴起‘肃奸正念’的整肃之风,不断有人被拘禁,难免不查出一些问题。万一有人与许褚有什么瓜葛,或者他受到什么牵连而顿生邪念,那么……”
曹操本来半眯着双眼养神,突然似被电闪雷击一般睁圆了双眼,心中翻云覆雨般激烈地盘算:“许褚追随我多年,大灾大难经历无数,忠心赤胆坚如磐石,难道‘肃奸正念’的整治会把一个忠臣扭曲成一个奸臣,把一个勇将催变成一个叛贼吗?决然不可能!然而曹仁与许褚一向没有什么过节,为什么要这么暗算许褚?难道‘肃奸正念’的整治真的会像曹植所说,使文臣武将之间竞相诋毁,信任完全丧失?因为人人自危,只图以攻为守,邀功自保?”
转念又想,“不过,众人相互猜忌可以使任何势力都土崩瓦解,再难以凝聚,因而不得不聚拢到我曹孟德的周围,这将大大有益于我的根基巩固啊!我宁可天下大乱,也要在我的有生之年为我未来的新王朝打牢根基;宁肯天下人之间互相仇视,也必须把忠诚信任全部奉献给我一人。看来,‘肃奸正念’整肃的策略非常正确、大有可为!”
曹仁继续说:“是否由末将再带领一队人马来共同拱卫?两队人马相互掣肘,丞相就可以安枕无忧。”
曹操想:“曹仁这个计策其实不错,但会伤害许褚的赤胆忠心,也会显得对两支人马都不相信,反而可能误了大事。”便说:“量天下还没有乱到这么无忠无义、无君无父的地步,更没有乱到连许褚也会背叛于我。不要再在这里胡言乱语了。”
曹仁本以为所表达的忠心会赢得曹操的赞许,却不料当头一棒,既无意之间得罪了许褚,又引起曹操猜忌他为了邀功而编造没有真凭实据的诽谤,实在是得不偿失,悻悻而退。
其实曹操心里就是要使曹仁处在告密不成而担心被报复和怀疑的恐惧中,把柄和要挟已握在他的手里,随时可以牵制曹仁,从而逼使曹仁更紧密地依靠于他,而不敢再私下聚拢在曹丕、贾诩的左右。
曹操暗自得意,刚要继续闭目凝神,曹丕又急急而来。
曹丕听不进去贾诩的劝告,依然坚持要找父亲谏言。但他也料定父亲决心已下,很难更改,因此,不敢直接劝阻,那无异于迎着父亲的刀口撞头,无异于以卵击石,能有什么好下场?
看着父亲躺在泉池中心情不错,他就小心谨慎地从侧面劝告:“父亲,恕孩儿愚钝。孩儿仍然不理解,是先夺取天下重要,还是先‘肃奸正念’整肃、清查部属幕僚重要?请父亲点拨。”
知子莫若父。曹操一下子猜透了曹丕的来意。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