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91
卷二·官针第七
4/6
原文: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原文译文对照:
~~~~~~~~~~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针刺的行针手法有十二种,以对应发作于人体十二经络的不同疾病。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第一种叫“偶刺”。所谓偶刺,就是用手在心痛处之前心、后背位比量一下,当心区之闷痛、瘀滞、憋闷、悸动、烦闷、突然短气滞闷之处,一针自前心刺痛所,一针自后背刺痛所,前胸后背各一针,如同阴阳对偶相配,以治疗因脉道不通、胸阳不振、心血痹阻、痰瘀互结、脾胃虚弱、饮食不洁等引起的胸痛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等。施刺时理当斜刺旁取,不可直刺,以免刺中心肌肉质,导致身亡。
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第二种叫“报刺”。所谓报刺,即哪里痛,就在哪里回报以针刺。这种刺法适配于痛处游走不定、上下四窜的疾病,痛处窜到哪里,就进针直刺哪里,进针后留针不拔,医者以左手在其四周按察,当找到新的痛位时,才从上一个痛位拔针,再于新的痛位上直刺进针。痛点窜到哪里就追针直刺哪里,如同以针刺回报疼痛,故曰“报刺”。
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第三种叫“恢刺”。所谓恢刺,就是直刺紧挨病所的四旁之处,并上下提插、左右捻转、前后摇运针具,以使病处气血恢复通利,从而舒缓拘急、抽缩、痉挛、麻木的筋脉,实现对“筋痹”的治疗。此手法不刺病所,而刺其四旁,如同天网恢恢,四面疏通瘀堵,迫使病处气血通利。
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第四种叫“齐刺”。即在病处直刺一针至病所、病处左右两旁再分别斜刺一针至病所,直深、斜浅齐刺,故曰“齐刺”,用以刺疗寒邪之气聚集范围较小、但其稽留位置较深内的疾病。这种刺法也可以叫做“三刺”,三刺的意思,是指直刺斜刺共计三针,用来治疗气血阻滞范围较小、但其稽留位置较深内的疾病。
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第五种叫“扬刺”。病位中心浅刺一针,四旁也各浅刺一针,皆浅刺在皮肤浮表之处,留针温阳,以扬散稽留面积较大的寒邪。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第六种叫做“直针刺”。直针刺的意思是:捏起病处皮肤,使其远离皮下穴位组织,再在正对其皮下穴位组织之处,垂直下刺,入皮而不透、不伤及皮下,全程以补气的手法进针出针,出针后再松开皮肤、紧按针孔以使之立即闭合,不使正气泄出。这种手法乃用以治疗稽留位置较浅表的寒邪。
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第七种叫“输刺”。所谓输刺,意思是垂直进针、垂直出针,针刺动作快,发针次数少,只此一针,但下针位置深,使邪气病血得以立即被输送至体外,该手法用来刺治邪气充盛且伴随有发热证候的患处。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第八种叫“短刺”。所谓短刺,是针对骨痹病的刺治手法,刺时要轻轻摇针、慢慢深入;每次摇动,都只刺入很短的距离,一点一点深入,积少成多,最终使针尖抵及骨骼上之病所附近,再上下滑移针尖,以刮摩骨部病所。
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第九种叫“浮刺”。所谓浮刺,指从紧挨患病点的旁周位置,斜浅进针、刺入肌肤浅表,可治疗肌肉挛急且有寒邪稽留的病所。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第十种叫“阴刺”。所谓阴刺,乃在两股内侧、左右皆取穴施刺,用以治疗寒气进犯引起的手足厥逆病。若有寒气进犯、手足厥逆证候的,当取刺足内踝后方、足少阴经之太溪穴。由于施刺部位在两股内侧的足少阴经上,故曰“阴刺”。
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第十一种叫“傍针刺”。所谓傍针刺,指在病所的正中及其四旁之一侧,各刺一针,即直刺一针、旁刺一针,用来刺治痹痛久留不散、久居不去的患处。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第十二种叫“赞刺”。所谓赞刺,指垂直进针、垂直出针,且进出针动作都要快,发针次数较多,如同以后针赞助前针,使患处虽被浅刺却最终依然出血。这种手法乃针对于化脓肿包的病所。
~~~~~~~~~~
老黄历择吉,2024.4.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9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92
推荐:猴子森林91:逃谷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