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月方
大家知道,在这之前,我很痛心走在路上,大家都低头看手机,而不是从容地跟对面的人打招呼;我很痛心我老公在床上捧手机,而不是关心关心敷面膜的我……
我和大多数安于本来状况的人一样,一边被手机悄悄侵蚀,一边咋呼着:“啊!大家怎么都变成这样!”
但是,看了凯文·凯利的书《必然》,就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就像当初纸张毫无留情地取代竹简、就像当初耕牛慢腾腾地取代人耕地,电子屏幕终究取代纸张、机器终究取代手工,这就是社会的前进——因为前进带来稍许不适就一味抱怨,显得很不合时宜。
手机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会成为我们手的延伸,以手机为代表的电脑会取代面对面的聊天、饭桌交际、大规模人群集中的演讲、现金流动……手机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我对手机……不再抗拒。
一年前我就开始用电子书,容量大、适合随身携带,有剪贴、查生字功能,而且很适合当下“断、舍、离”的理念。
如果说这本书只是灌输了自动化将全面融入我们的生活的理念,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趋势在这儿,根本不需要作者凯文·凯利告诉人们什么,该来的势不可挡,该去的挽留不住。
读这本书,是一步步攀爬到凯文·凯利的肩上,朝他指的方向看,“唔,就是那里。”“嗯,就是这样。”
作者展示给我们他开阔的视野,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新奇经历,以及对网络全景式的预景及研究。
我会边读边享受凯文·凯利的思想观点和总结:“我们通常以老虎来指代动物王国,但事实上,蚱蜢才是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动物。细致手工打磨的好莱坞电影就像是稀有的老虎,它并不会离开人们的视野,但如果我们想了解电影未来的发展,就需要研究在我们视野下方成群聚集的小生物——YouTule、独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
凯文行文,陈述文字后面常常有精妙之语,比如他形容真实物体有一种“肉实感”。
但语言是媒介,在凯文·凯利的书里现得并不重要,
一本书,尤其一本科普的书,不在于语言的炫耀,而在于作者的境界高不高,凯文·凯利的境界让你胸膛轰朗朗作响,科学前沿的风撞击你小小的心壁,撞着撞着,你的身心开始敞亮。
我越来越喜欢科学的理性的陈述。我最近偏好这样的文。因为我觉得情感泛滥可以带来一些宣泄的感染,而理性诉说却更有利于大家一起向前。
既然是读书笔记,很有必要介绍一下书本大体内容:
序
互联网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进入到现代全球社会的舞台中心。一旦洞察,我们就不必采用对立的态度,而是可以因势利导。
第二章,形成(becoming)持续不断的更新,机器也会更新自己,它们正在慢慢形成
第二章,知化(congnifying)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人类和机器将是共生关系。
第三章,流动(flowing)从“桌面”、“文件夹”到“页面”,再到达“流”。一切不再是固定的、可捕捉、可占有的实体。一切都将是“流”。
第四章,屏读(screening)书,不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变化,一种动作的持续流动。屏读不仅仅是书,还有周围的一切,包括开会、共事、日常生活等等。
第五章,使用(accessing)大家越来越不在乎拥有权,而是使用权。就像大家都不想拥有公路,只是想在上面行走一样。
第六章,共享(sharing)新时代是随时随地的分享和共享。
第七章,过滤(filtering)信息庞杂,需要过滤,网站会帮你过滤,呈现给你需要的,比如我们搜过某种东西后,各种网站页面会跳出相关广告。
第八章,重混(remixing)进入一个重混的再创作时代。增长与创新,都来源现有资源的重新安排,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可产生新的思想,
第九章,互动(interacting)虚拟现实以及人与技术的互动
第十章,追踪(tracking)隐私越来越少,接近于无,人们会倾向于追踪自己的日常活动从而加以利用。
第十一章,提问(questioning)科学会增加我们无知的领域,互联网也一样,互联网提供的答案越来越多,但是只有好的提问,会促使我们发现更多的无知领域,推动发展。
第十二章,开始(beginning)但是技术(人工智能)不会超越或奴役人类,而是共同进化,共同发展。
凯文·凯利
(KevinKelly,1952~,人们经常亲昵地称他为KK),《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
他是一位思想的行者。
附我的读书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