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疫情不明朗的时候,作死一般从上一家地产公司裸辞了。
60%是腻味了一直的工作环境,被副总打压得厉害,各方面发展空间因为公司政策的问题上升空间不大。另一个方面,其实有点想试试,自己作为一个打拼出来的经理人,能不能在最艰难的时候,找到活路。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能在职场上混得开,那么今后其实也是给了自己很大的自信,往更高的空间去摸顶。
向公司提出辞职的时候,总经理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因为19年的9月份,公司刚做了一轮30%的大幅裁员,翻过年又是疫情,人人自危,害怕再次被裁。然而疫情期间公司并没有降薪,还按时发放了工资,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总经理的一番话,让我对以前总是铁着脸骂人的总经理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兄弟,我不清楚你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离职,我也不想听你的辞职理由,如果你真的有足够的理由,我不留你,如果你没考虑清楚,那你回去考虑清楚,辞职申请你拿回去吧,一个月以后,你真的还要走,再拿来给我走离职流程。作为分子公司的第一负责人,我不希望在疫情期间放弃任何一个同事,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责任,要裁人,等到疫情以后,每一个同事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责任,”
或许,这一次,我真切的感受到常常被人挂在嘴边的“做人的格局”是什么意思
刚离职的时候,说不担心是假的,自己高中学历,更别说疫情期间工作可真不好找。可最大的优势,就是履历。近5年两个省级知名企业分子公司高管工作经验和三个项目实操经验,就凭这点,疫情期间任性跳槽,也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吧。
离职后休息了2个月,期间没有想任何工作的事情,一直到了6月份,才陆陆续续开始在招聘网站投简历。
投的简历不多,大概8-9家,其中一些公司,心里知道,就算录用也不会去,不过是,好久没面试,想去热热身,因为这类公司待遇低,看到好的简历,总是试图通过画饼来留住人,画饼侧面也反映赢利能力太差。当然,四五线的小城市,没办法和一二线去比照。不同人口和经济结构的城市,薪酬标准和生活标准差异很大。
很快,就在找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做的还是老本行。说实话,工作难度比原来高了很多,同样的,薪资也比原来上涨了将近1/4。心里还是有些窃喜的,毕竟,证明了一点,公司只是平台,自己给自己的加持,才是能在职场走稳走远的真正原动力。
话说回来,这次离职,让我真正感悟的,还是老东家的总经理,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来的责任。业务关系,9月份的时候回去原来的公司坐了坐,也和总经理聊了一会儿,肉眼可见他的确憔悴了许多。
疫情期间,原来的总经理顶着集团压力,是集团各分子公司中唯一没有降薪,没有拖欠薪资,没有裁掉一个人的分子公司。甚至集团要求分子公司自行解决薪资问题,他想尽办法融资、各种预收费、各种追款,硬生生没亏待任何一个同事,硬在疫情期间挺了过来。
或许,工作只是个人的事情,但是能在艰难时候,担起责任的,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