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清淼聊到自己看过最老的一部电影,我脱口而出是1940年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的《魂断蓝桥》,她提醒我或许是更早的《淘金记》,并指出我对《魂断蓝桥》真的是情有独钟。
我不禁反问自己,魂断蓝桥于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初二的一个周末,妈妈推荐给我的时候说这是她年轻的时候看过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对她来说很有意义的一部电影。
说实话,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而言,黑白电影,真的欣赏不来。情节在我看来也是一般,不过是相爱的两个人,阴差阳错,最终却无法在一起,甚至阴阳相隔的故事。那个时候最大的关注点就是费雯丽饰演的玛拉,怎一个灵动了得?嗳,这个电影的插曲不是《小时代》里的《友谊地久天长》么?
所以看到一旁热泪盈眶的妈妈,我是懵圈的。
高中再次被费雯丽《乱世佳人》中饰演的郝思嘉折服,便顺其自然的再次打开了《魂断蓝桥》,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当《Auld Lang Syne》的旋律想起,我沉浸在这个悲伤的故事里无法自拔,我开始思考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思考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思考贞洁对于女性的意义,思考门第观念的种种缘由,思考一见钟情是否真的存在。
说实话,时至今日,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我感受到试着去理解一些事情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但是自己发出疑问再去独立思考的这个瞬间又是那么的美妙。
我兴奋地跑去跟妈妈说我的感受,欣慰之余,她说起了她的故事... ...
《魂断蓝桥》是妈妈和她的初恋看过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唯一一部。而妈妈的命运则和电影的主角玛拉几乎相同,只是妈妈因为遇到了爸爸,才更幸运一些。
因为外公突然生病,妈妈作为长女,17岁放弃了她一度引以为傲的运动员身份,只身来到南京打拼。而他的初恋则在她离开的前几天受父母逼迫去上海入伍,他没有料到妈妈家里突生变故,一心以为退伍回来便可直接迎娶妈妈过门。妈妈说在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一旦失联了,真的很难再联系上。当她踏上去南京的列车时,很多事情就已经注定了。如果不是爸爸出现,17岁的妈妈不谙世事,被人贩子盯上,结局只能是堕入红尘,妈妈性烈,一定会像玛拉一样,毅然撞上那辆迷雾中的汽车… …
爸爸和妈妈在一起了,生下了我和两个姐姐。
很多年后,妈妈的初恋也有了自已的家庭。
就在前几年,互联网发达起来的时候,妈妈和她的初恋才重新取得了联系。
我一时无言,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想问妈妈你还爱他么,但是我没有问出口,我害怕听到答案。因为从小到大,我眼中的爸爸妈妈都是鹣鲽情深,恩爱有加的。但是我没有办法解释爱奇艺的播放记录里每个月都有的《魂断蓝桥》,我没有办法解释妈妈每次看这部电影时眼睛里的深邃。
直到有一次全家自驾游的时候,聊起爸爸妈妈年少时候的事情,爸爸调侃道:“你妈妈最爱的可不是我啊,是小陈同志!”我心里一惊,他们大概会吵架吧,只见副驾上的妈妈伸出左手紧紧握住爸爸的右手,笑着说:“哦?你一直这么认为的么?”爸爸不说话,只是冲着妈妈笑。妈妈又轻轻的把左手覆在他们紧握的双手上。后座上的姐姐和我挤眉弄眼,一起发出“咦~”的嫌弃声。
时至今日,我也没有问妈妈那个问题。我有时在想,或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谁,又或者她两个都爱。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命运告诉妈妈,陈叔叔是他最熟悉的陌生人,而爸爸才是他的一辈子。
或许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遇到两个人,一个在手掌,一个在远方。手掌的这个,你呵护倍至,用心给养,远方的那个,你兼顾不到,只愿他好。
我想对于《魂断蓝桥》,我的感情无疑是复杂的。
每当我打开这部影片时,我都在想妈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它的呢?她看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如果时间倒流,妈妈还会选择踏上去往南京的列车么?
我又想起自己,我难道不是因为害怕遗憾而久久不愿意放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