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师讲到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这几天我也把鲁迅先生的《呐喊》以及《彷徨》再看了一遍,与之前阅读的感觉截然不同。
鲁迅先生重出江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就是一座高峰!他的文章字字见血,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吃人”的封建礼教以及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
《狂人日记》中写着“吃人”二字,这篇文章把“吃人”的封建礼教揭露的淋漓尽致。狂人的思想的觉醒亦是暗示着有些人正企图逃离封建礼教的这个牢笼,但当狂人说着“吃人”的时候,他的哥哥,陈老五,赵贵翁……都觉得他疯了,说胡话。鲁迅先生最后写道:“救救孩子……”这正是他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期盼,期盼年轻人能够从封建礼教中逃离出来,能够打破这些“吃人”的,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
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呐喊了一个世纪 ,我们社会的面貌不可同日而语了。思想的解放,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
但我们能说那些“吃人”的礼教就彻底地根除了,彻底地消失了吗?并没有,这些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并且永不停息地“呐喊”。
说到呐喊,现在的确是人人都在喊,有些人为民请命,服务社会。有的哗众取宠,无病呻吟。那些传播正能量的人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行为叫做“呐喊”,而那些只顾发泄自己怨气,一言不合就开骂的人,现在有个专属名词.--“喷子”。
这些“喷客”们现在是一边看一边喷,闲来无事喷一喷,刷点存在感,别让世界高冷了自己,热点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无处没有他们的身影。其实有时候真的会思考,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网络到底是怎么了,那些看似登不上台面的东西频频上热搜,那些哗众取宠的话题频频被当做“探索真理”来讨论,互怼互喷。
潘长江爷爷不认识蔡徐坤被喷的一无是处,杨幂姐因工作原因没能及时回到爷爷的身旁陪他渡过生命的最后一刻被骂的无地自容,飞机失事,全体遇害成员遗体被烧毁无法辨认,而有些人竟然在那借此调侃,来个幽默段子……
我是一个00后,也是网民,我实在难以理解,或许我也只是现代一个“看客”,但我绝对不是一个“喷客”。
我们无法去改变一些事情,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地去了解一件事情,而不是看着不爽,不合心意,就道德压榨,就蜂拥而上。
当我们无法冷静地站在别人的角度以及立场去分析一件事,看待一件事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闭上嘴,或者尽可能给予绝望,伤心,弱小的人一些安慰以及鼓励。如果你希望别人不幸,那你注定是一个不幸的人。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没有底线,没有人格地去批判,伤害别人的资本吧!
当我们把别人的伤痛拿来消遣,把别人的不幸拿来作为饭后指指点点的事情时,我们是满足了自己的发言欲望,或者显得我们的视野有多么的宽阔,显得我们多么了解这件事情。其实大多数人就是一股脑,不分三七二十一地去对这些事情评头论足,自己认为是错的就是错的。其实这是人最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表现。
那些“看客”们会说,“孔乙己”“阿Q”和“穿白背心的人”不是我我们杀的!其实他们错了。他们是在“残杀”这无数绝望痛苦的人的精神以及对生活对人性的希望。当我们也这样的时侯,其实我们已经回到了百年前,跟那些“看客”没什么区别,对于有些人,所谓的进步,或许就是让他得到更多方式以及便利由“看客”变成“喷客”!
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 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呐喊,需要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风气以及思想。
我想,无论人类发展到何时,“希望”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的能量。我们对自己要充满希望,也需要学会给予别人“希望”,当我们互相给予“希望”时,整个世界将成为一束光。宇宙会被这束光被“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