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秒钟就决定了第一印象,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对方留下第一印象。
7秒钟就决定了第一印象,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对方留下第一印象。
——罗伯特·庞德
《三国演义》里,“凤雏”庞统有效力东吴的打算,经举荐面见孙权。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面黑短髯,形容古怪,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将其拒于门外。
孙权仅是看了庞统的长相,心中就先有不快,可见,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多么重要。
心理学中,人们对陌生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形成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有一些观点,在老生常谈之后,会不会觉得有点过时?比如第一印象很重要。
有人说了,第一印象再重要,还得慢慢处了之后,才能了解一个人。说得有道理,但这属于偷换概念。
慢慢了解确实重要,但第一印象往往决定有没有后续的相处,就不重要了吗?
第一印象留给初次见面的人,面试官,或者相亲的对象,你想要获得一份工作,或者找到一个恋人,第一印象决定后面的可能性,当然重要啦。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关于第一印象的著名心理学效应——首因效应。
洛钦斯的实验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做了一个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
首先,他杜撰了两段故事作为实验材料,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
第一段故事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孩子,第二段故事中的詹姆则是一个冷淡内向的人。
第一个故事: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第二个故事: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然后,洛钦斯把这两个故事重新进行组合,组合之后,成为四种不同的描述。
第一种,将两段故事顺序排列,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第二种,将两段故事倒叙排列,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第三种,只展示描写热情外向的那部分故事;
第四种,只展示描写冷淡内向的那部分故事。
最后,洛钦斯将四种描述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分别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结果怎么样呢?
第一种描述,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二种描述,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种描述,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种描述,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洛钦斯的这一实验中,在对他人性格认知的影响方面,第一印象起着重要作用。
正视“首因效应”
人与人之间能够长久的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并维持,常常是根据双方眼中第一印象所形成的判断,然后加以抉择。
人们喜欢根据第一印象将他人归类,然后再从这一类别的人群特点出发,对他人加以推论,然后形成看法。
当然,第一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具有误导性,仅仅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有失偏颇。
但是,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一厢情愿地无视它,毫无疑问会给我们困扰。
比如,一次很重要的面试。
你在业界尚无名气,但你准备充分,在业务领域毫无破绽,然后你恃才傲物,穿着随意,头发有点翘,虽不似庞统般形容古怪,但称得上不修边幅。
这个时候,如果面试主管看见你这个样子,大概率先有不快,那么,纵你有雄才伟略,也可能被拒之门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