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房租飞涨,你心惊肉跳了吗?通胀时代,哪怕你是个有房的中产,也要面对收入涨幅跑不过CPI困境。辛辛苦苦工作,兢兢业业理财,每天的心情都随着屏幕上的数字变动,最终却发现——为什么我们成了穷人?是要听从妈妈苦口婆心的建议“钱还是存起来最保险”,还是相信眉飞色舞大讲这款产品回报率如何高得吓人的理财顾问?
误区1高喊“挣钱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却不知道已经滑入贫穷的深渊。
如果你什么都讲究名牌,储蓄一定少;如果能够牺牲一点生活品质,就能换来储蓄增多。当然不是让你活得水深火热,找到平衡点最重要。
如果你习惯了这么想,肯定会更愿意去牺牲那么一点点生活品质——其实有时生活品质无非是被广告蛊惑。真的需要那么多衣服,抑或这双鞋非买不可?听信广告几乎是一种对初级完美的追求,但是这个初级完美包含了太多的陷阱。
想要成为一辈子的富豪,金钱水库除了不断进水之外,也要设法防止漏水,水位才能灌得又高又满。
误区2认为埋头苦干努力存钱就能升入富人行列?先看准你的工作毛利率。
从一个老实巴交的上班族一点一点攒钱变成富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储蓄和基金顶多让你生活得好一点,如果财富目标是更远大的,只有两个办法:创业和做业务。
如果你不想因为单纯的财富目标而换行业或者结束你现在的工作,就先衡量一下目前这份工作的毛利程度吧,检查自己每年平均加薪的幅度,如果低于公司整体水平或者低于你所在行业的整体水平,那就表示你的绩效并不令人满意,换句话说,你正在向贫穷滑落;如果你的公司加薪水平低于同行业,说明这家公司没有竞争力,到了该思考调整工作的时候了。职场人要先选择有实力的行业,然后选择业内有竞争力的公司,这样自己的身价才有可能步步走高。
误区3将理财顾问的话奉若圣旨?
在此建议大家,各种分析报告还是可以仔细研读,至于券商明确写出的个股目标价,必须坦白说:“看看就好!”
缺乏投资经验的民众最关注的是获利多少,聪明的券商自然会给你看一个高得叫人心潮澎湃的数字,你要明白,那个数字“看看就好”。分析报告要仔细研读,但重点不在于目标价,而在于整个逻辑系统,以及是否能够给我们新的信息。
比如:一些营运策略的调整或一些新产品的消息,再有就是如果产幅增长,明年会不会到达一个产能爆发期等信息。看清报告的逻辑和思维,读懂弦外之音,再去思考做投资是否合时机,投资多少合适。
当然,和理财顾问面对面的时候你最好还是作出一副无比信赖他的样子,时不时再抛几个有点专业性的问题,没准他更愿意和你掏家底。
误区4认为年终奖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不花掉就对不起自己?
学会分配你的钱很重要。拿到一整笔年终奖时更是对分配能力的考验,不要一听到是“奖”就认为是额外的。
我的年终奖是这样使用的,第一份给父母和晚辈,家人能分享我一年的收成,都很高兴;第二份,投资自己,来一场久已向往的旅行,或者做美容和保养,还可以去上一门课,学学最新的管理方法;第三份,做投资,哪怕只有5000元,也可以买一点基金,上涨了就算又一份额外奖励;第四份,安心存起来,未雨绸缪,领到年终奖后我一定会马上思考接下来的半年所需要的固定费用,预留出来。
从本质上说,千万不要犯傻认为年终奖是额外掉下来的礼物,老板并不确定每年的业绩是怎样的,就只按月支付工资,而年终奖是根据每年的效益最后定出的你该获得的份额。“奖”不是额外的,如果你还不能适应这个想法,就想想他少付你的加班费吧!
误区5认为闲钱就真的可以闲下?
所谓闲钱就是扣掉必要支出还剩下的那部分。职场人多数要负担房贷,孝敬父母,有的还要抚养子女,每月薪水发下来,总觉得自己“白领”了。
可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还是会发现消费漏洞。我们买的东西很多都是为了某些虚拟和模糊的品位概念而花费的,如果你能从每月的账单中为衣食住行各个部分做个分类,找到在哪个领域花了额外的钱,控制一下就有“闲钱”出现。
闲钱多的人可以考虑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如果对你来说炒房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个月只能省下一千甚至几百块,投资基金也不错。比如定期定额买基金,设置自己的每月最低投资金额,在领到薪水的第二天就进行扣款。“闲钱”如果放在手里一定会被花掉,强制储蓄是王道,更何况三五年之后还可以赚到基金增长的利润。
误区6认为信用卡可以预支未来,却不知道是透支未来!
很多人使用信用卡都是当消费卡来用而忽略了信用两个字。信用卡是个双刃剑,不恰当信用卡可能会名财两空。
信用是个无形资产,但要学会把它兑换实用价值。信用和你买房子的贷款利息、你的工作等等都有关系。如果你总能如期还款,信用记录良好,以后向银行贷款有机会得到更理想的利息率;如果常常还不上钱,打入银行黑名单,到银行或者投信公司面试,都可能不被录取。
约定自己的刷卡额很重要,保持它跟每个月收入的比例,不能因上个月的冲动影响你下个月的生活。现在有许多银行提供详单服务,每季度的详单列出你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花费,帮你分类记账,这样就可以在各个项目上面思考哪些方面花费超出了预算,及时审查和更改你的消费习惯。
误区7认为银行是会帮你赚钱的理财机构,交一点佣金就把利润送到你嘴边?
因为听信这些银行专员的话,很多人会把自己存一辈子的钱拿出来买这个商品,最后血本无归。
曾有一个著名理财产品叫雷曼兄弟联动债,2008年之前买的人多多少少都赚了钱,因此口碑越来越好,购买的人越来越多,没想到金融危机一来,许多人都血本无归!
很少人知道这个商品的波动性这么大,可是穿着正装、专业感很强的银行专员都在说:“放心吧!看看你身边买了之后赚翻了的人,安全得很!”可其实他们只是迫于业绩的压力热情推销。
到现在还有许多纠纷,银行说我已经澄清有风险啊,买主说我根本看不懂啊,你们一直催我签名我就签了。银行当然有责任,但对购买的人来说,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你根本不懂的产品?要知道赚取佣金才是银行的最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