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苦苦地追 寻过懂事,想听父母亲口对我说这个 词,想听附近邻居、亲戚对我说这个 词。于是我学着那些被称作“懂事”的 孩子所做的事,但就像雾里看花,怎么努力都难以窥见花的真容,也从未被任何人称赞过“懂事”。
“懂事”这个期待就像一个黑洞,很多时候家长要求你懂事,却并没有界定怎样的行为才算懂事。于是希望懂事的孩子们会不断琢磨大人的期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试图让大人满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很多家长一味要求孩子懂事,却忘记告诉他们怎样才算达到懂事的标准。还有的家长用“懂事”来赞美和奖励孩子,不断强化“懂事”的概念,实质上是在鼓励孩子不断通过自我牺牲和自我压抑来换取他人的认同感。更有甚者利用“懂事”这个模棱两可的概念来强迫孩子顺从 让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疏漏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显得合理。许多人一生都在试图维持自己懂事的形象,并引以为豪。可当他们成年之后便会发现自己早已习惯了顺从父母的意志,对于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感到一片茫然,在事业和婚恋等关键的人生选择上,倾向于背离自己的感受而满足父母的期待,并且最终因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缺乏认可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为了获得一点卑微的赞美而努力表现得懂事,但由于对成年人的期望不明确,孩子会无限放大自己的责任范围,认为任何顺应父母心意的事情都是懂事的表现。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成长需求与父母抚养方式产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压抑自我或主动放弃自我需求。然后这种自我压抑的行为,又会被父母的赞美强化,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的人。
这种一味强调“懂事”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一个人自信和自尊的建立,因为他的自我价值都是由别人的评判来决定的,在不断地强化和鼓励之下,他会越发忽视自我感受和自我需要。由于习惯性地自我压抑,他无法明确区分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过分的。这让他无法准确把握健康人际关系的界限,当自己的界限受到侵犯时,会出现过度敏感和感知迟缓两种极端状况。同时这也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因为在他们眼里,爱是有条件的、需要交换的,他们会不断担心伴侣的爱会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而被收回。与此同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对他人产生信任感,因为他们不断让别人感到开心和满意的同时,自己并不快乐,也会因为自己所做的牺牲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而感到困惑甚至有所埋怨。
想捕获懂事的念头在心里生了芽,发了根,那个期待的人就像提线木偶,任凭它驱使,而整个过程的完成,可能父母和他人,不一定抱着牺牲的念头推动着过程的进展,但所带来的伤害是实打实的。懂事这一课的学费昂贵,消耗了寻求它的人的自我表达、情感、自信、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