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觉得,散文得是饱经生活历练的作家才能写就的文学珍宝。人到一定年纪,有了丰富阅历,对生活有深刻洞察,才会有散文里那些触动人心的感悟。
最近,因为莫言那句“卷也好,躺也好,不被大风吹倒就好”,我听了李野默播讲的莫言的散文集《不被大风吹倒》。这一听,收获远超想象。
书围绕“不被大风吹倒”分了六个章节,从家人朋友、童年成长、读书写作等角度,铺开了莫言的人生感悟。听后我由衷感慨,莫言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绝非偶然。这和他从小对书的热爱、对思考的执着,脱不了干系。
书中,莫言分享了许多小时候的事儿。童年辍学,他没放弃求知,靠着一本《新华字典》,汲取知识养分。就这一点,就特别打动我。还有他和爷爷在大坝遭遇大风,爷爷紧握车把、毫不退缩的场景,被他描述得惊心动魄。读这段时,那狂风中的坚毅画面,直接在我脑海“放映”。
莫言讲陪女儿高考的经历,也让我感触颇深。那些紧张、期待又满是关爱的情绪,通过文字扑面而来。尤其是写他看到车牌号而联想到自己女儿的高考分数时,让人不觉幼稚,反觉无比真实,自己不也曾有如此做法吗?原来,大作家在生活里,也是个为孩子操心的普通父亲。
书末尾,莫言介绍了十位对他影响至深的诺奖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能感觉到,他对文学满怀敬畏,言语间满是谦逊。听完这本书,我立马就想去找莫言提到的那些作品来读读。我想阅读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从更多佳作里汲取智慧与力量,好让自己面对生活的“大风”时,也能稳稳站定,不被轻易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