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周计划要写一篇关于《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感想和总结的,但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遇到一点问题,因此,这本书的整理文章要推迟一下。那按之前的规定,每周都要写篇文章的,今天临时决定写写最近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题游离不定,并且没有给出我明确的答案,只有一些胡乱的猜想。在这里写下来,我想对于我进一步思考还是会有帮助的。
1.现在机器可以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那被机器取代后的这群人,工作还有什么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 机器完全取代人之后,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应该和最近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那本书相关。说实话,我没拜读过那本小说,但还是去查了那本书的大意。作者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人类如何生存?同时,她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根据生存时间进行规划和分配的多层空间,不同空间的人们在非本空间生存时间的时间段处于休眠状态。
对于我提到的这个问题,这本书里没有给出解释,只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么我想的是,其实这群人工作的意义不大,但为了安抚他们,不得不给他们一份工作,尽管那份工作完全可以被机器代替。再进一步讲,当机器完全取代人之后,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这将上升到哲学层面,那就是人活着的意义问题。当人类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创造价值了,那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当机器可以完全取代人之后,机器将进入原本稳固的生态体系之中,并且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而人类将在这个体系中发挥其作用,但不再像现在一样是主导作用,这个时候生态体系会进入一个新的平衡,人类总人口将减少到能维持这个平衡适当的数量上。那个时候人类依然会尽其职,只不过他的工作内容和生存价值将会完全改变。当然,当事情来临之前,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2.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超过人类,成为比人类更高等的物种,人类如何活下来?
这个问题来源于我的一次做梦,那次我梦到我变成了一头狮子(恩,我总是会做些极其奇怪的梦),生活在与一座城市毗邻的山上,有次去追猎物,那头猎物跑进了城市里,我本想继续去追,我的同伴拦住了我,警示我说,如果我进入城市,会被人类当做威胁射杀掉的,我想了想有道理,就赶紧返回山中了。作为一头狮子,我不得不警惕更高等的物种——人类,思考着如何与他们共存,如何在这个世界存活下来。毕竟这个世界是他们主宰的,他们能够决定我的生死,甚至我这个物种的存续。
第二天醒来,发现虚惊一场,幸亏我还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的物种,而不是一头狮子。但我想到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会一直是这个世界上的最高等物种吗?会不会有更高等的外星物种侵略地球,奴役人类?会不会人工智能有朝一日超过人类,成为地球上的第一物种?那到那个时候,我们人类就像梦中的狮子一样,不得不去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活下来?
我的一个初步想法是这样的,那就是顺从他们甚至是被他们驯化。在《三体》中讲到一种“黑暗森林法则”,就是在一个森林里的猎人,对于新发现的生命,唯一的选择就是开枪射杀,因为你不确定对方是否对己有害,且不知对方的实力如何。每一个生命对于对己有害的事物,要么避开,要么消灭。对于一个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他对人类会有一定了解,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无害,才不至于其将我们一举消灭,因此顺从他们,能让我们多活一会儿。
对于一个物种,活下来,才是物种延续的第一条件。纵观地球生命发展史,很多物种灭绝了,一部分是地球环境变化导致的灭绝,还有一种是人类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某些物种的灭绝。但是凡被驯化的物种都延续了下来,因为被驯化的物种,对人类有益,乃至有依赖性,人类会尽己所能延续这个物种的生命,甚至是扩大数量。同样,被人工智能驯化的人类,也会成为人工智能不可缺少的物种,这样随着人类的发展,再谋求“造反”。看到这里,是不是想起《动物农庄》中众多家畜宠物聚在一起谋求赶走农场主的场景?当然,成功很难,但还是要有策略。
3.知识型产品应该如何定价?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都是开脑洞的瞎想,那么这个问题就比较接地气了。今年一大批付费知识产品出现,有「得到」、「分答」、「知乎Live」等很多产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产品改变了原有互联网的免费模式,为培养人们为知识付费的习惯做出了贡献。但这里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知识型产品到底该如何定价?以上三款产品,我都有所体验,有的感觉物超所值,有的则毫无价值。
我之前认为,对于大多数物品的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本定价,这适合大多数制造业产品,根据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加上行业允许的利润,就是定价;还有一种是供需定价(市场定价),物以稀为贵,买家多,价就高,比如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但对于知识型产品,这两种定价方式都不妥,一是知识型产品的成本很难估计,知识的服务,不能仅计算提供服务的那段时间,而还要计算储备这些知识所需的时间等;二是很难根据供需定价,因为在互联网世界,知识型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也就是为一个人提供还是为一万个人提供,成本都是一样的。
在知乎上,关于「知乎Live」的定价问题已经有了讨论,有些主讲者会在自己准备所需时间以及认真程度来分析,但是对于一个听众,我不关心你为此付出了什么,我只关心对我来说价值几何,有的定价在39元,这相当于一本书的价格,你讲一个多小时能提供一本书给我的价值吗?那写一本书要多长时间?
在我看来,同样一份知识产品,对不同的人价值不一样,在不同人心中,其价格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受众来定价。知识型产品的定价将很大程度取决于知识型产品的提供者的个人知名度及个人信誉度。在「知乎Live」上,大多数是该主讲人在知乎上的粉丝为他们的Live买单,因为他们最清楚主讲人所讲内容的价值。那么,知识型产品应该仔细筛选其目标人群,根据目标人群接受这些信息的价值来定价,目标人群越精准,定价也会越合理。在这一点,很多知识型产品都会在产品介绍中,尽量准确地说明该产品的适宜人群。
对于知识型产品定价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且适合的答案,我也不可能通过几句话就能给出答案,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简单思考。
总结
除了这几个问题,每天还会想一些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天马行空。我一直觉得喜爱思考是一个人有好奇心的表现,而好奇心又是年轻的特征。哪怕有时想太多,会导致失眠,甚至做很多很疲劳的梦,但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起这些思考时,又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满足,那么以此为乐。